列车上上新自助餐,让旅途有滋有味
近日,长春至西安的K128/125次列车“火”了。不是因为新开通的线路,也不是因为升级的座椅,而是列车上那份“早餐25元/位、午晚餐35元/位”的自助餐。这看似只是铁路餐饮的一次小调整,却藏着铁路部门从满足基本需求到打磨细节的服务升级,也让铁路以旅客为中心的理念,变成了旅途中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暖。
常坐长途火车的人,多半都有过“吃饭难”的尴尬。过去提起列车餐饮,印象往往停留在两类:要么是定价偏高的份饭,几十元一份却常让人觉得菜不对口、量不顶饿。要么是小推车来回叫卖的零食泡面,偶尔想点份热炒菜,不仅价格不亲民,等上半小时也是常事。尤其是像K128/125次这样运行超30小时、途经24个站点的长途列车,旅客要在车厢里度过大半天,吃什么成了绕不开的问题。
而沈阳铁路部门推出的这份自助餐,恰好解决了旅客最关心的吃饭难题。25元能吃到粥品、玉米、鸡蛋的营养搭配,35元能任选4荤4素,还配两种汤品,主食更是能自由续加。更让人觉得贴心的是,这份自助餐里藏着不少接地气的巧思:列车从长春始发,由东北厨师掌勺,在兼顾南北口味的同时,让菜品带着家常菜的烟火气。
从5月试点推行到7月正式推出,沈阳铁路部门用“试点观察+听旅客反馈”的方式稳步推进。“售评还是比较不错的”,听起来很简单,背后却是对旅客需求的用心回应。列车自助餐空间有限,食材储存又受限于晃动的车厢,想做到热菜端上桌还冒着热气,得协调采购、仓储、烹饪等好几个环节。这种宁可慢一点,也要让旅客真受益的实在劲儿,正是铁路服务升级最可贵的地方。
近几年,国铁集团一直在推动铁路服务从标准化向个性化转变:12306的候补购票功能,让抢票难成了过去式;车站里的母婴候车室、重点旅客服务通道,给特殊群体多了份安心;如今,餐车上的自助餐,又破解了吃饭贵的老问题。这些变化没有惊天动地的举措,全是从旅客的吐槽点、烦心事入手,一点点优化,一步步改进。铁路部门用这份实惠的自助餐证明,铁路服务的提升,只要站在旅客的角度想问题,哪怕是一餐饭、一个座位这样的小事,也能让旅途多份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