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铁”铸魂写担当 最美身影映初心

本站 赵朴

  近日,第七届“最美铁路人”名单公布,10位一线劳动者的故事在铁道线上传开——孔祥配23年安全行车407万公里,陈永红在祁连山零下39℃守设备,王中美焊出60余座世界级桥梁……没有轰轰烈烈的口号,全是把岗位干到极致的感人事迹。这些身影之所以“最美”,是因为他们把“人民铁路为人民”的责任,落实到了每一次操纵、每一回检修、每一场服务里,成了万里铁道线上最美丽的风景。

  扎根岗位,用“螺丝钉”精神守好安全关。安全是铁路的“生命线”,这些最美铁路人,个个都是“较真的人”。孔祥配跑济郑高铁联调联试,把坡道曲线、限速数据记得滚瓜烂熟,深夜试验时精准把控每一个操作,7次首发任务零差错;马万里拿检查锤敲了30年桥隧,青藏铁路、兰新高铁的涵洞构件,哪有小隐患他一锤就能辨出,从学徒成长为“桥隧医生”;陈永红在海拔3100米的山丹马场驻点,冬天冻得手僵硬,设备巡检还是一个螺丝都不放过。他们看似在重复简单的事,实则是把自己当成安全生产的一枚 “螺丝钉”,在本职岗位上越拧越牢。

  勇于攻坚,用“啃骨头”精神战胜困难。铁路要往前赶,就得有人啃“硬骨头”。王中美焊桥梁24年,专挑技术难点攻,创新的焊接工艺填补了国内空白,让中国桥梁能架在更多大江大河上;丁巧仁守大秦铁路通信设备,遇上新旧设备不兼容的难题,带着团队反复试了上百次,最后破解20多项瓶颈,重载列车的“耳朵”和“嘴巴”全好用;王超修中老铁路车辆,针对跨境列车的特殊性细化检修流程,三年来保障国际旅客列车安全驶向万象。他们的创新不是“花架子”,全是奔着生产里的堵点去,解决一个问题,铁路发展就多一分底气。

  用心服务,用“暖人心”的行动赢得赞誉。铁路连着千家万户,他们都是旅客货主的“贴心人”。王婷婷在陕北货运一线,见煤电企业运量下降,主动跑上下游算“量价互保”账,最后企业提效、铁路增量,实现三方共赢;车菲菲春运遇上列车晚点,连夜查改签车次、手绘换乘图,手把手教旅客转车,把麻烦事办成了暖心事;李元在深圳北站搞“四通”服务,英语、粤语都能应对,帮1.2万视障旅客顺利上车;高明伟在南宁东站开“流动服务车”,警号“1615”就是“一路有我”的承诺,旅客丢东西、找不着路,他都帮着解决。他们的服务虽然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就是这些把旅客、企业的需求放在心上,把方便送到跟前的行动,提升了铁路服务的温度。

  这些“最美铁路人”,都是铁路线上的普通人,但他们干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把该担的责任扛起来,把能办的事办到位。正是无数个这样的身影,凑成了铁路发展的“硬脊梁”,推着中国铁路在服务人民、赋能发展的路上,跑得更快、更稳、更有温度。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