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出高效能,“转”动经济轮

本站 孙玉琪

  八月盛夏,一列装载着3700吨煤炭的钢铁巨龙缓缓驶入凌钢股份有限公司专用铁道。在国铁沈阳局沈阳铁路物流中心工作人员的现场协调下,这批“工业食粮”不到七小时就完成了卸车作业。这个看似普通的作业场景,背后折射出的却是铁路部门在提升运输效能上的创新与突破。

  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沈阳铁路部门暑运期间累计完成卸车87.22万车,同比增长7.9%。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铁路运输的效率直接影响着经济运行的活力。而卸车环节,这个以往容易被忽视的“最后一公里”,正在成为提升整体运输效能的关键突破口。

  精细化运营体现在三个层面,首先是精准预测,建立“日对接、班调度”机制,提前48小时规划卸车顺序,有效避免了“车等位”或“位等车”的资源空置;其次是全程优化,从分界口、编组站的集结效率,到机列衔接、空车周转,每个环节都力求精准衔接;最后是应急保障,通过设置应急卸车区、配备24小时值守班组,为突发车流做好充分准备。这种精细化管理的背后,体现了从“运输执行者”到“供应链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他们主动对接企业需求,精准掌握电厂日耗煤量、库存预警线,根据企业生产节奏灵活调配运力。在通辽地区,铁路物流中心协调卸车企业补强机具和劳力,共同提升卸车效率,这种深度协同,既提升了铁路自身的运营效率,也为企业生产提供了可靠保障。

  值得关注的是,这种以卸车促装车、以效率换增量的做法,正在形成良性循环。车辆周转加快,同样的车辆就能完成更多的运输任务;到发线利用率提高,车站的接发车能力就能进一步提升。这就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脉”,让铁路运输的整体效能得到充分释放。

  一列列高效运转的列车,正如同时代脉搏的有力跳动,见证着中国铁路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坚实步伐。期待这样的创新实践能够持续深化,为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更多铁路力量。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