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分社正文

浴火——沈阳电网见证日军殖民野心

中新网辽宁 2025年08月28日 11:31

  1931年9月18日晚10点20分,日本关东军密谋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随即突然向奉天(今沈阳)北大营基地发起猛烈进攻。驻守北大营的东北军团长王铁汉率领爱国官兵,面对猖狂来犯的日军英勇抗击,打响了中国人民抗击法西斯主义的第一枪。

  事实上,早在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就以胜利者的身份夺取了俄国在沈阳侵占的土地和权益,无视彼时的盛京将军等地方政权,成立了“奉天军政署”,代行军政职权,殖民野心已见端倪。[]1906年,日本关东军“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作为侵略东北的执行机构正式成立,以南满铁路为核心,在周边划定“满铁附属地”大搞“国中之国”。

  1908年,“满铁”开始建设“西塔临时发电所”,为“满铁附属地”供电;与当时清政府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主导、代表着沈阳地区民族经济之光的“奉天电灯厂”几乎同时间创办。如果说,在此之前日军的殖民侵略只是初步的计划与试探;那么至此,在电力供应的大力加持下,日军则开始大刀阔斧地在沈阳实施军工生产计划,为其在太平洋战场源源不断地制造杀人机器,而沈阳人民长达37年的苦难才刚刚开始……

1917年奉天电灯厂外景

  在沈阳电网的一些角落里,至今还隐藏着一些历史遗留的有力证据,这些出自日本殖民者之手的供电设施已经静静伫立了八十余载,见证了沈阳的电网发展与城市变迁。

  鲜血书写的艺术符号

  在沈阳市大东区一座看来平平无奇的66千伏输电铁塔上,烙印着一个艺术符号,虽经过了多次的粉刷和翻新,对比史料,仍能清晰辨识出这正是日本“昭和制钢所”的厂徽符号。这座铁塔深入闹市区、邻近菜市场,至今仍在正常工作着,这里每天有数以千计的人来人往,却几乎没人知道这背后的沉痛故事……

沈阳大东区某66千伏输电铁塔上的符号
伪满政府于康德9年(1942年)发行的《満洲企業の全面的検討》中关于鞍山昭和制钢所的介绍

  有历史爱好者根据铁塔的位置与奉天电灯厂(今沈阳大东区大东路138号沈阳造币有限公司)距离较近而推测:该铁塔或系奉天电灯厂发电的送出线路。还有人提出猜测,该铁塔或与1937年日本人在吉林建成的丰满水电站有关。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委派大矶义勇接管清政府创办的奉天电灯厂,中国民族经济在沈阳刚刚燃起的微弱电力之光,就此被日本法西斯彻底扼杀。1934年,日军为统制东北的电力事业,成立“满洲电业株式会社(简称满电)”,将原“南满电气株式会社奉天支店”并入,改制为“满洲电业株式会社奉天支店”,统一管理奉天的电力事业。

  1934年起,“满电”着手统一谋划奉天的电力布局,而此时,早在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就已建成投运的抚顺发电所已经颇具规模。1935年,“满电”在今沈阳的浑南地区建成了浑河变电所以及相应的“抚浑线”(由抚顺发电所向浑河变电所输电的线路),旨在经由浑河变电所、向奉天输送电力;并于1935年、1937年先后终止了原奉天电灯厂两处发电所的发电工作。

  不朽电杆是森林的哀鸣

  今天,有细心的历史爱好者在沈阳铁西区齐贤北街道路两侧的木质电线杆上发现了已经锈蚀、带有“越井木材防腐工厂”字样的金属铭牌,铭牌上依稀可分辨出“昭和18”(1943年)的字样。这根古老的木质电线杆与上文中的输电铁塔一样,至今仍在工作着,杆体上架设着通信专用的电话线路;而在这些木质电线杆顶端遗留的供电专用的陶瓷绝缘子,或许代表着其早期曾承担过的供电任务。随着时代的变迁,杆上的线换了又换,可这些电线杆本身却保留了下来。

在沈阳铁西区齐贤北街路侧的木质电线杆上发现日本昭和时期生产的金属铭牌
齐贤北街木质电线杆顶部遗留的陶瓷绝缘子

  查阅资料得知,日本越井木材创立于1917年,最初以加工防腐铁路枕木、电线杆等城建基础设施为主营业务,后来又不断拓展出其他业务,在行业内很有名气。可这样一根古老的日本制电线杆,为何会出现在沈阳铁西区的街头?这或许与日军在沈阳搭建电网、为其在铁西区军工生产供电的历史密不可分。

  前文有述,“满铁”所打造的“满铁附属地”殖民色彩浓厚。1910年,奉天驿(今沈阳站)建成,铁路以东的区域由于开发建设较早、且邻近的商埠地已具备相当规模,因而顺理成章地被“满铁”规划为商业和住宅用地;铁路以西由于尚未被规模化开发,地势平坦开阔、又与铁路毗邻,被规划为工业用地。

  20世纪初,水泥等建筑材料还没有得到普遍应用,木材是当时最重要的建筑原料,需求量极大。1932年3月,日本在东三省建立“伪满洲国政权”,疯狂掠取长白山原始森林的木材资源,法西斯政府挟持日本本土的木材业者到“伪满洲国”建立木材工厂,为其战争耗材和殖民建设提供支撑。

  1943年,随着太平洋战场局势扭转,日本法西斯加紧了对我国东北地区的资源压榨和经济掠夺,幻想重新夺回战争优势。在这种形势下,铁西工业区军械生产加速,电力需求加大,要架设更多的供电线路,木质电线杆需求猛增,越井木材就在此时建立了牡丹江满洲木材防腐工厂,仅仅短暂经营了一年多。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该工厂在东北的资产就全部被没收。这根生产于昭和18年(1943年)的电线杆,大抵就在这段时间内诞生了。

  抗战胜利百废待兴

  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而驻守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却以“未收到投降命令”为由负隅顽抗,幻想做最后的挣扎。到了8月19日,苏军占领了沈阳机场,标志着日本关东军在东北统治的彻底终结。

  在现实面前不得不低头的日本关东军见大势已去,陆续投降撤离。撤离前,出于淹没证据、牵制苏军等目的,以及“得不到就摧毁”的扭曲心理,日军将其在东北地区经营多年的重要生产资料紧急运回本土,并疯狂炸毁其在东北地区建设的各类基础设施。

  9月3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了投降书。然而,战争的创伤并未迅速消散,城市恢复迫在眉睫。沈阳地区的电网情况相当复杂,日本殖民者在沈阳经营的高电压线路有154、44、22、11千伏等多种电压等级,低电压线路也有2.3、3.3、6.6千伏等种类,原就复杂混乱、且无统一规制的供电网络,在经历了战争的摧残后更是七零八落,曾经繁华的街市几乎全部倒退回无电时代,电网的修复难度远远大于重建……

  新中国成立后,沈阳电业局开始逐步梳理沈阳地区的供电情况。到1974年,沈阳电网在历经了二十余年的缝缝补补后,终于具备了统一电压标准的改造条件,一封《关于电网升压改造工作的通知》被发送到全市工厂企业用户的手中。1976年底,在历经了17次电网升压大会战和无数次的大小改造后,沈阳电网66千伏和10千伏的统一电压标准终于投入运行。至此,沈阳统一规范的电网基本盘才算初步形成。

1975年沈阳电业局的电网升压改造工程现场

  从1976年到2025年的近50年间,几代沈阳供电人接续奋斗,使沈阳电网在2024年成为了东北地区首个突破400亿售电体量的城市电网。作为新中国重工业的摇篮,沈阳早期的工业用电量占比可达到55%,凭一己之力带动了新中国经济的复苏,铁西区在世界享有“东方鲁尔”的美誉;就算是在今天,沈阳的工业用电量占比依然接近40%,仍是名副其实的工业城市。如今,沈阳的老牌工业企业纷纷开展数智化转型,沈阳电网也同样在新型电力系统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在“辽宁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中成为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的生动实践者。

国网沈阳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在沈鼓集团的智能生产车间了解用电情况

  20世纪以来,日本法西斯以殖民为目的工业开发给沈阳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和压迫;新中国成立后,沈阳人民在一片战争的废墟中将铁西区建设为新中国重工业的摇篮。如今,沈阳人民又再次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构建起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沈阳这座城市的人们正如这片土地上最初的精神图腾太阳鸟一般,凤鸣九天、向阳而生。

  (作者系国网沈阳供电公司张怡飞;图片均由国网沈阳供电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