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水联运提效率,协同发展谱新篇

本站 王欣

  近日,中远海运内贸空箱首次“船舶直发铁路”作业顺利完成,东北海铁联运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彰显出东北三省一区交通协同发展进程中迈出的坚实一步,为东北经济发展贡献“铁”力量。

  协同机制铸就稳定基础。2023年2月,四省区交通运输厅签署合作协议,建立了省际联席会议机制,为合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引。从首届会议筹划组建多式联运发展联盟,到第二次会议聚焦交通物流降本增效,这一集体磋商机制不断走向深入。正是这些制度创新,推动了滨洲铁路落坡工程、吉黑高速等重大省际项目的加速建设,保障了黑龙江两座中俄大桥的通车运营。辽宁作为承担东北地区过半原油、成品油和铁矿石水运任务的枢纽,其高效运作对稳定东北经济大盘至关重要。这些机制如同引水之渠,为四地协同发展之舟提供了稳定的航道。

  多式联运保障高效运行。国铁沈阳局开行的全国首列粮食多式联运“一单制”班列,将全程时间压缩至13天,标志着“北粮南运”大通道建设提速,并被纳入国家首批降本提质增效试点。由194家单位组成的多式联运发展联盟,是凝聚合力、共谋发展的体现。17家示范企业运营的53条海铁联运图定班列、百余条常态化海铁线路以及17条公铁联运线,共同编织成一张高效物流网络,使“东北海陆大通道”从构想变为服务实体经济的强大运输动脉。“一箱到底”的模式不仅有效缩短了运输时间、降低了成本,也显著减少了区域内的交易障碍,使东北经济的运行更加高效。

  便捷政策注入生态活力。三省一区联合出台大件运输跨省审批协作方案,推行“预约制”和“并联许可”,累计办理许可超过27万件;同时构建信用联合惩戒机制,着力整治“办短跑长”“大车小证”等行业顽疾。审批流程的简化和执法标准的统一,减轻了企业跨区域经营的制度性成本,释放了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制度性交易成本的下降,如同春雨般持续优化着区域营商环境,为东北经济生态注入新的活力。

  天海辽阔,关山可越。日益密集的道路、桥梁和穿梭的班列,正将辽阔的东北大地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一个更具韧性、更富效率、更显温情的“流动东北”正在形成。这由交通一体化铸就的坚实基础,正托举着白山黑水迈向共同振兴的新征程——协同发展的未来,已然清晰可见。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