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暑运写满畅行与暖心

本站 王麒循

  近日,全国铁路暑运累计发送旅客突破7亿人次,达7.12亿人次,同比增长4.1%。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暑运旅客发送量的纪录,更像一把标尺,丈量着我国铁路运输的硬核实力,也映照着服务民生的脉脉温情。在亿万旅客的匆匆步履中,铁路部门用高效调度与贴心服务,编织出一张覆盖全国的出行保障网。

  暑运向来是对交通系统的“年度大考”。今年暑期,学生流、旅游流、探亲流“三流叠加”,热门线路高峰时段车票紧俏,重点车站客流持续高位运行。面对这场“压力测试”,铁路部门亮出了底气十足的“应对方案”:全国铁路日均发送旅客1484万人次,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1298列,其中加开临时旅客列车573列。通过动车组列车重联运行、普速列车加挂车厢、优化列车运行图等灵活举措,精准匹配客流需求——热门旅游城市增开多趟“景区直通车”,高校集中的城市在开学前夕加开学生专列,务工人员集中的线路则加密班次方便返程。这种“按需调配”的智慧,让“走得了”成为基本盘,更让“走得顺”成为常态,展现了铁路运输强大的弹性与韧性。

  运输实力的提升,最终要落脚到服务质量的优化上。在今年暑运中,铁路服务的“细节温度”格外动人。各大车站从旅客体验出发,推出一系列便民举措:候车大厅增设母婴室、儿童游乐区,为带娃家庭提供专属空间;重点旅客服务区配备轮椅、急救箱,工作人员全程陪同帮扶;站内餐饮引入地方特色美食,价格透明化让旅客吃得放心。电子客票、刷脸进站、智能导航等数字化服务全面普及,平均进站时间缩短至3分钟以内,让“无票出行”成为现实。

  7亿人次的流动,不仅是出行需求的释放,更成为激活经济社会的“催化剂”。庞大的旅客流量带动了沿线旅游、餐饮、住宿等产业的繁荣:高铁直达的小众景区迎来客流高峰,农家乐、民宿订单量同比增长超50%;城市间的“周末游”“短途游”成为新潮流,铁路网串联起的“一小时生活圈”让区域消费活力持续迸发。同时,便捷的铁路运输加速了人才、技术、资金的流动,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注入动能,让“交通强国”的意义在民生福祉中愈发清晰。

  从“绿皮车”到“复兴号”,从“排队买票”到“指尖购票”,从“基本通行”到“舒适体验”,铁路暑运的7亿人次背后,是中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更是民生服务理念的不断升级。这份亮眼的“暑运阶段答卷”,既见证了铁路部门的责任担当,也承载着亿万旅客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