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评:“铁担当”带来暑运美好出行体验

自7月1日暑运启动至8月17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达7.12亿人次,同比增长4.1%。这组数据没有华丽修饰,却真实反映出暑运出行需求的旺盛,更体现出铁路部门在保障民生出行、支撑经济社会运转中的重要作用。7亿多人次的流动,背后是无数家庭团聚、学生研学、游客旅程,铁路用稳定运力,接住了这份民生期待。
日均千万人次运输,铁路撑起暑运“基本盘”。暑运期间,全国铁路日均发送旅客1484万人次,相当于每天将一座超大城市人口完成一次跨区域迁移,铁路无疑是暑运交通“主力军”。从清晨首趟列车到深夜末班车,铁路线如“动脉”串联大江南北。为应对庞大客流,铁路部门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1298列,较日常运力大幅提升。无论是连接一线城市的高铁干线,还是穿梭中小城市、乡镇的普速列车,均高效运转。以京沪高铁为例,暑运每日开行列车较平日增约20%,最短发车间隔缩至5分钟,既保障旅客“走得了”,也兼顾“走得快”,用实在运力撑起民生出行“基本盘”。
日均573列加开列车,灵活调度应对出行“峰与谷”。暑运客流呈“潮汐式”,周末、节假日及学生放假开学节点常现高峰。铁路部门日均加开573列旅客列车,成为动态调运力的“弹性纽带”,精准对接不同时段、方向需求。热门旅游方向如北京至承德、上海至杭州、广州至桂林等,加开列车占比更高。以广州南站为例,针对前往桂林、阳朔的客流高峰,每日加开高铁30余列,将高峰运输能力提25%,缓解购票压力。同时,针对学生返程、务工返岗等集中客流,铁路还加开夜间列车、重联动车组,既避免运力浪费,又保障高峰出行,体现对民生需求的精准把握。
4.1%同比增长,运输数据背后的经济社会“活力值”。7.12亿人次累计发送量同比增4.1%,看似不大的增幅,却藏着丰富信号。旅客量增长直接反映国内消费活力提升,更多人参与旅游、文化、研学消费,铁路则是串联这些场景的重要载体。数据显示,暑运通过铁路前往热门旅游城市的旅客占比超60%,西安、成都、昆明等城市火车站日均到达旅客较去年增5%以上,带动当地餐饮、住宿、景区发展,形成“交通+旅游”良性循环。同时,4.1%的增长也体现铁路运输的稳定性与吸引力,在多交通方式竞争下,铁路凭高性价比、准点率和舒适性,持续赢得旅客青睐,为经济恢复注入动力。
铁路暑运的7亿人次,是民生需求写照、交通实力体现、经济活力注脚。从日均千万人次保障,到数百列加开列车调度,再到同比增长态势,铁路部门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宗旨,也为未来应对大客流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