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服务连通世界 铁路温情跨越山海
“没想到在高铁车站,用英语沟通改签车票这么顺利!”近日,一位韩国游客在大连北站办理完车票改签后,忍不住连连称赞。从表达需求到业务办结,前后不过三分钟。这种高效而顺畅的服务体验,正是铁路部门在这个夏天推出双语服务后带来的可喜变化。
语言有界,服务无界。每年暑期,都有大量外籍旅客来到大连旅游观光。他们期待这里的海风与清凉,却也常因语言不通,在购票、改签时陷入“手足无措”的窘境。为此,沈阳铁路部门主动推出双语服务提升计划,聚焦常见服务场景,编写实用话术手册,甚至贴心地为不同国家旅客优化表达——日韩旅客能看到汉字谐音,俄语旅客则有重音提示。班前“情景课堂”中,售票员反复模拟各类状况,从口音适应到业务应答,服务技能日益纯熟。
设施同步升级,助力沟通无障碍。好的服务不仅依靠“人能讲”,还需“物能助”。车站新增的外币兑换机,两分钟内就能完成现金兑换;中英文标识覆盖重点区域,一目了然;青年志愿者穿梭在进出站口,不仅协助购票,还能手绘线路图,贴心指引公交出行……从软件到硬件,从站内到站外,服务的齿轮紧紧相扣,推动旅客出行的每一个环节平稳运转。
服务向外延伸,关怀向内沉淀。更令人动容的是,铁路服务正悄悄越过“份内事”的边界,主动走向更广阔的情感关怀。曾有外籍旅客因航班延误错过列车,工作人员不仅协助改签,还主动联系住宿,化解其燃眉之急。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背后是从“完成运输”到“守护旅程”的服务理念变迁——铁路不再只是运载工具,更成为旅途中有温度的合作者。
细节提升体验,真诚收获认可。暑运以来,大连站外籍旅客业务办理时长大幅缩短,旅客留言中肯定与感谢日渐增多。这些变化看似细微,却真实折射出沈阳铁路部门对服务品质的持续追求,是对“人民铁路为人民”这一宗旨的生动践行。
从助力老区发展的银西高铁,到体贴银发群体的旅游专列;从惠及莘莘学子的票务优惠,再到跨越语言障碍的双语服务,铁路部门通过这些看似独立的举措,实则共同勾勒出铁路服务日益鲜明的温情底色。它们将“服务”二字从理念转化为行动,让旅客在每一个出行环节都能感受到被关照的温暖。当语言不再成为障碍,当服务真正贴近人心,出行便不再只是空间的位移,更成为一段充满尊重与温情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