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航母”深夜前行 “连供铁军”奋战丹大
8月21日深夜23时00分,万籁俱寂,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大多已进入了梦乡。唰!220米长的“供电航母”上一排排灯带骤然闪亮,一道道刺眼的光芒划破寂静的夜空。
“二次验电无电,随车地线已接挂完毕,各组作业人员可以登顶!”随着平台负责人工长耿世超一声令下,20多名全副武装的“连供铁军”,熟练地爬上6米高的接触网支柱,用手中的力矩扳手开启“战斗”模式。这是大连供电段大连维修车间的职工在为丹大线接触网“问诊把脉”。
深邃的夜幕下,拥有“供电航母”之称的检修列,宛如一头钢铁巨兽,以磅礴气势贯通丹大快速铁路的每一个区间与站场,载着队员们执行使命。
凌晨2时,耿世超的对讲机里突然传来三组负责人胡建邦急促的呼叫:“工长,三组这边有一处隐患,人手不够,请尽快支援。”
“收到。二组马上派人过去!”耿世超往前快速走去,安全帽上的头灯划破幽暗的空间。在车顶协调各组处理好隐患和缺陷,保证设备供电安全,就是他的工作重点。
“让我先上去看一眼。”话音未落,“90后”接触网工郝伟伍手一拉、脚一蹬,身形矫健地攀上接触网,迅速投入检查工作。谁能想到,这个动作利落的小伙子刚参加工作时,曾因登杆速度慢被师傅多次批评。不服输的他暗下决心,在练功场反复练习登杆和上网动作,用无数次的攀登和汗水磨练出一身硬功夫,最终成长为车间和工区的“技术大拿”。
“应该是两根承力索距离近发生了互磨,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接触网断线事故。”参加工作10余年,如今“上网”经验丰富的郝伟伍迅速对设备隐患做出正确“诊断”。“必须把两根承力索距离调开,否则一旦断线,会造成严重事故中断供电,影响动车组运行”。
耿世超仰头提示道:“调整完再加等位线和预绞式保护条,防止以后温度变化再互磨和放电!”
手扳葫芦在郝伟伍的手中无数次飞舞,很快线索调整到位了。郝伟伍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又和李燕超一起给承力索裹上保护的“小棉袄”——预绞式保护条,并加装了等位线。“搞定!”郝伟伍露出了欣慰的微笑。
“一组短接线已撤除,四组短接线已撤除,各组看好安全带,检修列下一停!”“供电航母”迎着夜风缓缓开行,“供电铁军”目光如炬,眺望着远方,再次奔赴下一个区间和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