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暑运背后的铁路温度

本站 曹群

  今年夏季,全国铁路再次迎来客流高峰。短短数十天内,铁路累计发送旅客逾6亿人次。数字的背后,是亿万民众真实的出行的壮观景象,购票时的焦急等待、站台上匆忙赶车的身影、车厢内此起彼伏的喧嚣,以及乘务人员沙哑却坚定的广播声,共同勾勒出暑运最生动的底色。

  人流如潮,源于多重出行需求的叠加。学生放假、家庭出游、务工人员返乡,几股客流交织汇聚,使铁路成为贯穿南北、连接东西的交通主干。从凌晨三点仍在候车的旅客,到为节省卧铺费用而站上十小时的务工者;从拖着大件行李艰难穿行的父母,到怀揣梦想踏上远方的年轻人,每一趟列车都承载着不同的期盼与故事。正是在这高强度、高负荷的运行节奏中,中国铁路展现出强大的承载力与韧性。

  面对巨大客流压力,铁路系统高效响应、科学调度。临时加开列车、增开售票窗口、延长服务时间,一系列举措有序铺开。国铁沈阳局暑运期间日均开行客车超过500列,针对避暑热门方向加开临客及旅游专列,精准匹配客流需求。同时,强化设备巡检与应急保障,确保运行安全;在购票、安检、候车等关键环节配备志愿者,提升旅客通行效率与服务体验,为东北地区旅游流、务工流、学生流提供了安全、畅通的出行保障。

  细微之处显露服务温情。车站内,老弱病残孕绿色通道始终开放,虽常排起长队,却从未中断;列车上,应急药箱虽小,却在突发不适时成为及时援手;乘务人员在繁忙间隙仍不忘协助老人安顿行李、为孩童递上温水、安抚哭闹的幼儿。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却在拥挤与疲惫中传递着人性的温度,让旅途多了一份安心与体面。

  6亿人次的出行,是6亿个鲜活的人生片段。有人第一次乘坐高铁,难掩兴奋与好奇;有人背起行囊,带着家乡的土产奔赴异乡谋生;有年迈的双亲颤巍地踏上探亲之路,也有青年学子怀揣理想奔赴远方。铁路不仅运送着人群,更承载着亲情、梦想与生活的重量。

  暑运考验的是运力,更是服务与担当。当钢铁轨道延伸至山海之间,当列车穿越酷暑与长夜,那穿梭不息的车轮,不仅连接着地理上的距离,更传递着一种深沉而温暖的力量——那是属于中国铁路的温度,也是属于这个时代的温情。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