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分社正文

10年来全省累计颁发不动产权证书1482万本

辽沈晚报 2025年08月13日 10:18

  2025年是《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施行十周年。10年来,辽宁作为践行全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先行者,始终坚持以“保护产权、登记为民”为核心理念,坚持“业务迭代升级”和“窗口作风建设”两手抓、两手硬、两提高,逐步建立起覆盖土地、房屋、林木、草原、海洋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全力推动不动产登记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自助办”,书写了新时代民生服务与营商环境优化的精彩篇章。

  “四统一”改革

  筑牢产权保护基石

  2014年,辽宁省启动省级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明确由省自然资源厅统筹指导全省土地、房屋、林地、草原、海域等五类不动产登记工作。通过职能划转、人员整合、流程再造,全省14个市、100个县区在2016年底全面实现“发新停旧”,实现了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登记平台“四统一”,终结了延续数十年的分散登记时代。

  辽宁省持续推进不动产登记历史档案整合,构建覆盖城乡的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有效推动城镇、农村房地一体登记,林地所有权使用权、海域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统一登记。10年来,全省累计颁发不动产权证书1482万本,证明723万份,登簿2853万件。

  服务升级

  从单一窗口到全链条服务

  10年间,辽宁省全面推行交易、缴税和登记“一窗受理、并行办理”,推行“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等便民利企举措,实现从“多地多门多次”到“一窗一次”,甚至“不见面、零材料”办证。来大厅的办事群众在不动产登记窗口一次提交不动产登记、缴税要件材料后,由不动产窗口人员受理,一个窗口领证。

  在省级的统筹推动下,各地纷纷出台便民利企新举措。沈阳市推行的商品房办证“零材料”模式,购房者仅需携带身份证即可完成登记,全程无需提交任何纸质材料,登记时间由原窗口办理的20分钟压缩至5分钟。营口市建立的“交地即交证”机制,确保重大项目落地即实现权属清晰;铁岭市“不动产+金融”协同模式上线。大连市企业登记专区通过全面再造业务流程,将抵押变更等业务一站式集成,12个相关部门信息共享,最大程度精简了企业的登记申请材料。锦州市打造的“不动产登记+电力过户”联办机制,实现水电气网等12项业务“一站式”办理。

  有效化解因历史遗留问题

  导致的“不能办证”

  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后,省自然资源厅发现大量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不能办证”项目。在积累有益经验的基础上,2024年我省在全国率先攻坚国企“不能办证”问题,创新出台专项政策文件,在实践中摸索形成“135解遗办法”,已为219家国企化解历史遗留问题3189个,办证2814本,助力显化国有资产约159亿元,为企业盘活利用资产创造条件。我省主动担当作为破解历史遗留问题的经验做法,被自然资源报、人民日报、新华社智库(新华早报)等国家级媒体宣传报道。

  我省建成省级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编制了省级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技术方案,并及时与省大数据管理局对接,实现与住建、税务、公安等9部门数据共享,实现数据共享和实时交互。全程网办全面推广,预告登记、抵押登记、登记资料查询3项业务基本实现全省网办,转移登记、首次登记、变更登记等更多高频业务实现“全程网办”。

  本报记者 赫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