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厘之间写担当

本站 唐冠军 卢志远

  7月21日7时30分,锦州车辆段修制车间轮轴探伤工于瑞龙像往常一样,提前30分钟来到轮轴探伤作业场,对各种探伤仪器进行养护和性能校验,随后展开了常规化的轮轴探伤作业。上料、环合、滚动、喷液、退磁....。。一个个技术动作娴熟而标准,像是在进行一场艺术表演。

  2011年,23岁的于瑞龙从大连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技术学院毕业来到锦州车辆段,开始从事轮轴探伤工作。铁路货车长期在线路上运行,车轮可能产生内部裂纹损伤,危及行车安全。为了快速掌握轮轴探伤作业技巧,于瑞龙默背各种探伤工艺细则和技术要求,分析研读各种探伤理论知识和标准化作业程序,并翻阅《铁路货车轮轴组装检修管理规则》《磁粉检测》《超声波探伤》等关于探伤方面的业务书籍。轮轴探伤作业是一项工艺繁杂、技术含量高的工作。

  为了全面适应岗位工作需要,于瑞龙每次作业都认真观察师傅的一举一动,还经常守在探伤机旁,分析、比对各种设备缺陷之间的差异之处。经过长时间学习,于瑞龙练就了一双能够快速、准确判断各种裂纹波形的“火眼金睛”,并相继取得铁路无损检测二级、三级资格证书。

  2022年9月,于瑞龙在集团公司职业技能竞赛货车系统竞赛中夺得轮轴探伤检查项目第一名;同年12月,又在国铁集团组织的机辆系统货车检修工种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磁粉探伤项目第一名的好成绩,成为一名轮轴探伤的高手。越是精细的工作,越要严格落实作业标准。轮轴探伤数据以毫米为单位,出现丝毫损伤都会潜藏安全隐患,需要作业人员具备敏锐的手感和观察力。为了在毫厘之间分辨出不同的裂纹,于瑞龙每天都像在鸡蛋里挑骨头一样,不放过每一道裂纹、每一个麻点、每一丝压痕....。。一遍又一遍地在力量、平衡、技巧与速度的相互比拼中,判定轮轴状态,保证探伤作业的精准性。核对轴端标记、磁悬液喷淋、磁痕观察、退磁下料,完成一条轮轴的内部探伤检查通常需要10分钟左右时间。看似简单的作业,需要频繁地弯腰下蹲,不断重复同一动作,还要高度集中精神,因此让很多职工心里打怵。可于瑞龙毫不在意,总是斗志满满地奋战在岗位上。

  今年春运期间,货车检修任务较多,于瑞龙每天检查轮轴150条以上,有的轮轴需要探伤三四遍才能过关,但他从未有过怨言,始终严格执行作业标准。7月7日14时,于瑞龙像往常一样进行轮轴探伤作业时,感觉轮轴距左轴端226毫米的防尘板座处有一道细微的疑似裂纹。于是,他立即抹除磁痕,仔细进行比对观察,很快一条纤细的裂纹清晰地呈现出来。随后,于瑞龙将这一情况通知工长,最后经过车间、技术科等部门鉴定,确认为防尘板座横裂纹,裂纹长10毫米、深1毫米,消除了安全隐患。“轮轴探伤作业关乎车辆运行安全,必须精益求精,容不得半点马虎。”于瑞龙坚定地说道。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在一职,其职必举。在长期的岗位实践中,于瑞龙还总结出一套快速、准确判断裂纹波形的“手眼心”配合法,即手移动探头要稳、正、速度均匀,眼睛要时刻盯紧显示屏中波纹产生的变化,心中要有快速判断波纹的标准。凭借这套配合法,于瑞龙累计探伤轮对16万余条,发现有重大裂纹和缺陷的轮对130余条,轮对交验合格率始终保持在100%。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