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运里的“延边温度”
当长白山的晨雾轻抚天池水面,延吉西站的“金达莱之约”服务台已迎来第一批旅客。暑运以来,这座边陲小城因“白天登长白山看云卷云舒,夜晚逛延吉街尝人间百味”的独特魅力,成为众多游客的“心头好”。面对旅游流、学生流、探亲流三重叠加的客流高峰,延吉车务段以精准调度为笔、以精细服务为墨,在东北大地上勾勒出一幅温馨有序的暑运画卷。
暑运以来,延吉西站单日最高客流突破9800余人次。为破解“一票难求”难题,该段通过大数据分析旅客出行规律,在暑运图中精准“加料”:申请增开长春至延吉西间列车3对、长春至长白山间列车1对、沈阳至长白山间普速列车1对,并对开往北京、青岛等热门方向的列车实施重联,极大地缓解了客流压力。“现在从长春过来只需两个小时,比以前节省了近一半时间。”来自长春市的游客王女士手持车票笑着说。大客流考验的不仅是运力,更是服务细节。清晨5时,延吉西站维保人员开始对站内12部电(直)梯和中央空调进行“体检”,确保设备在高温天气里“零故障”运行。该站开放全部进出站通道,设置100米长的隔离栅栏引导客流,配合“前置式”安检模式,将旅客进站时间压缩至2分钟以内。这个服务台推出的“一站式无忧”服务,客流高峰期日均服务千余名重点旅客,从轮椅预约到儿童托管,从旅游咨询到失物招领,把贴心服务延伸到每个角落。
长白山站的“长白情韵”服务台还特意准备了儿童防晒帽。便民药箱里,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防暑药品一应俱全。针对脱网人群,车站还在售票厅开设“老人专窗”,安排2名志愿者手把手教老年人使用自助设备购票。“以前总怕跟不上时代,现在车站有人专门帮我们,像我自己的孩子一样有耐心。”72岁的张大爷拿着刚取的车票,对志愿者竖起大拇指。
高铁不仅是交通工具,还是旅游“引流器”。延吉西站组织车站工作人员担任“延边旅游推荐官”,在出站口、候车室、进站口等人员密集场所,主动为有需求的旅客发放《玩转延边》等旅游攻略,详细介绍延边的特色景点、美食小吃、民俗活动等,方便旅客规划行程。他们积极宣传持高铁票在合作景区享受专属折扣等惠及旅客的政策,既吸引更多人选择乘高铁出行,也为地方文旅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开启了“高铁+旅游”合作新篇章。车站出站口的电子屏幕滚动播放着“持高铁票,享景区门票专属优惠”的宣传语,方便刚下车的游客了解这一优惠政策。长白山站则把候车室变成“文旅体验馆”,旅客们可在“文创集市”欣赏车站职工原创的“印象长白”“印象长珲”系列书签,以及延吉和长白山的网红景点冰箱贴等产品,还可以在“网红日历”“网红地标”等处拍照留念。车站还成立长白文化宣讲团,利用节假日在候车室为儿童旅客讲述长白山神话故事,让等车时光变得妙趣横生。
7月6日,满载900余名银发旅客的旅游专列抵达延吉站时,站前广场的朝鲜族歌舞表演瞬间点燃气氛。穿着民族服装的姑娘们跳起象帽舞,老人们跟着节拍拍手,构成一幅生动的民俗画卷。为保障旅客安全出行,车站提前准备了防滑拖鞋、放大镜等适老用品,并安排志愿者全程陪同,从出站引导到景区对接,让银发旅客感受到“来了就是家人”的温暖。
站外的服务同样贴心。延吉西站站前广场新搭建的两处遮阳棚下,有60余把座椅供旅客歇脚;长白山站协调客运班线每15分钟一趟,8公里路程,让游客出站直达景区。针对国际游客增多的实际,延吉西站推出中、朝、韩、英“四语”服务,并通过爱心卡预约系统帮助2000余名旅客顺利出行。“从车站到酒店全程有人引导,连打车都帮我们安排好了,太省心了!”来自韩国的游客金先生用不太流利的中文称赞道。
暮色中的延吉西站,电子屏上“祝您旅途愉快”的字样格外耀眼。这个夏天,延吉车务段用精准调度保障出行顺畅,用细致服务传递延边温度,让每趟列车都载着期待而来,带着满意而去,在高铁与城市的交响中,奏响暑运最美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