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车台上的“听诊人”

本站 武莉 程常亮

  “机车就像列车的心脏,我的工作就是为列车‘心脏’‘听诊’,多份细致就多份安全。”白城机务段白城整备车间机车检查保养员张立伟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这位在检车台上坚守12年的机务人,用责任与担当筑起了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

  7月16日,在车间的检修平台上,59岁的张立伟猫着腰钻进机车底部。他深蓝色的工装早已被油污浸透,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泛着金属光泽的部件上。整备车间里总弥漫着机油与金属混合的特殊气味,这里就像列车的“心脏”监护室。张立伟每天面对的是纵横交错的管路、星罗棋布的螺丝和错综复杂的线路。“整备工作就是跟安全隐患打地道战,看得见的问题要连根拔起,看不见的隐患要掘地三尺揪出来。”这句被他反复念叨的话,早已成为车间年轻职工的工作信条。

  机车检查保养考验的是眼尖、手准、心细。多年来,张立伟养成了“看、听、摸、测”四字工作法:看部件外观有无变形裂纹,听运转声音是否正常,摸管路接口有无渗漏,测关键参数是否达标。仅今年二季度,他就累计检查入库机车283台次,发现受电弓快速排风阀漏风、碳滑板贯通裂纹、制动来风管漏泄等各类隐患故障13处,并及时协调各相关部门快速处理,避免了事故发生。整备车间的工作总在与机车出库时间“赛跑”。遇到突发任务或恶劣天气,加班加点是张立伟的常态。进入暑运后,高温、暴雨天气频繁出现,他更是随时待命。一次夜间值班,他连续奋战3小时,完成15台机车整备工作,走出车间时天已微亮,而这样的“紧急赶工”藏着他对每个作业流程的全神贯注,哪怕再急,也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作为车间的老检车人,张立伟深知“传帮带”的重要性。

  近年来,车间新职青工较多,他主动请缨担任“老师”,将12年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他结合日常工作,编成《机车检查常见隐患排查手册》,每个故障案例都配有照片,如隐患部位特写、检查角度示意图、处理工具摆放图等,甚至连手电筒的照射角度都标注得清清楚楚。为让徒弟们快速上手,他带着大家在检车台上“实战演练”,让大家先检查,他在一旁观察,发现问题后及时指出并讲解原理。

  青年职工姜昆刚入职时因细节漏检被批评,张立伟便每天利用工余时间带他“复盘”,从螺丝的紧固力矩到线路的绝缘测试,手把手教方法、讲标准。如今,姜昆已成为车间的青年技术骨干、工班长,还在段里的技能竞赛中拿了奖。“师傅教的不仅是现场技术,更是把每个螺丝都当成生命来守护的态度。”姜昆深有感触地说。在张立伟的带动下,青年职工的业务水平显著提升。

  如今,还有不到一年就要退休的张立伟,正利用业余时间整理各种典型案例,每个案例都附上检查步骤和应急处理方案。“我得把这些经验留下来,说不定青年职工什么时候就用上了。”张立伟说道。

  从检车台到整备场,从日常检查到应急抢修,张立伟用日复一日的履职尽责诠释了铁路职工对安全的执着。他常说:“安全是铁路的生命线,我能做的就是把控好每一个细节,让每一台机车都‘健康’出库。”这份对安全的敬畏、对岗位的尽责,让张立伟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