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钢轨伤无处遁形的“总教头”

本站 王丽娟

  ——记赤峰工务段钢轨探伤车间主任王志民

  王志民,中共党员, 2000年8月参加工作进入铁路,2003年起就一直从事钢轨探伤工作,先后任探伤工、探伤工区班长、工长、探伤车间副主任等职务,现任赤峰工务段探伤车间主任。

  王志民经常说,一名探伤工要想成为全能型,必须要敬畏安全、相信专业、苦练硬功,通过不断的学和不断的练,让专业的探伤知识沉淀为现场的探伤本领,才能让各式各样的钢轨伤无处遁形,真正守住铁路安全的政治红线和职业底线。

  他也正是凭着干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执着,在23年的钢轨探伤职业生涯中不断摸索,不断精进,成长为赤峰工务段钢轨探伤专业的“总教头”。

  “练”出来的火眼金睛

  钢轨探伤仪是探伤工的眼睛,一名优秀的钢轨探伤工能够通过屏幕上类似“心电图”的波纹来准确判断出钢轨表面下掩盖的伤损。王志民在进入钢轨探伤岗位那天起,就被老探伤工观波识伤的本领给震住了,暗下决心“我也要像他们一样”。这句话说来简单,做到可不容易,从他下定决心的那一刻起,探伤仪传来的“滴滴声”和屏幕上闪烁的“波浪线”就成了他相伴至今的亲密伙伴。20年多来,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对探伤业务知识的学习探索上,他的身影刻在了练功场上,他的问题难到老探伤工都绕着他走,而他更是时时刻刻都在跟设备伤损“较劲”。在不断的努力下,他在成为探伤工当年就发现了人生第一根重伤钢轨。“发现人生第一根重伤钢轨时候的心情,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当抽下螺栓看到清晰的螺孔裂纹时,心里别提多激动了”。回忆起来他还是满脸的自豪。取得了探伤成果的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通过不断的自学理论知识,反复打磨实作技能,第二年就考取了一级探伤资格证,获得了独立执机的资质,并在原通辽分局举办的探伤工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了“技术标兵”的荣誉称号,让老师傅们都惊叹不已。

  “磨”出来的钢轨神探

  成长的道路上不会总是开满鲜花,也会布满荆棘。王志民经常跟周围年轻职工提起的不是他探出多少重伤、发现多少隐患,而是他在“小太阳”伤损上的失误。“小太阳”是一种具有圆心的辐射状钢轨核伤,钢轨特殊部位的“小太阳”伤探查难度大。在2004年12底,王志民参加京通线622公里14号钢轨探伤作业中,漏探了气压焊缝轨底“小太阳”伤,导致了断轨,虽然不是他独立作业,但他始终觉得这是一次深刻的职业耻辱,给初出茅庐的他上了严肃的一课。2005年5月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二级探伤资格证后,他具备了二级探伤资质和能力。当年,在京通线舍力虎站3道进行异型轨焊缝探伤时,他独立执机发现50-60异型轨轨底的回波不正常,但受到异形轨轨底高度差的影响,异常波形非常难识别,经过反复的量尺,比对分析,最终确定了这个异形焊缝轨底存在“小太阳”伤,后来经过静弯断轨发现轨底确实存在15*9mm的疲劳核伤“小太阳”。他说:“那一刻,尤如‘侠客报了大仇’一样畅快”,这也更加激发了他的斗志。冬来春往,一次次的现场作业,一次次的疑难伤复核,他把探伤仪探头在什么角度、什么温度、什么速度下能准确抓住钢轨哪些部位的伤损,都一一刻印在了脑中,成为了探伤车间首屈一指的钢轨“神探”。

  “无论是专业知识上的问题,还是现场碰到‘疑难杂症’,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向他请教”,探伤车间职工这一想法出奇的一致。

  “拼”出来的排头尖兵

  王志民凭借优异的专业表现和不懈的付出,2010年由探伤工被提拔到工长岗位,因为探伤工作的流动性特点,他舍弃了温暖的小家,开启了十余年的“独身”生活,为了确保探伤工作能够稳步开展,更是常常几个月回不了家。伴随着对家人的亏欠,他发现的钢轨接头夹板裂纹、螺孔裂纹、夹板折断、钢轨裂纹、核伤等重伤设备,多得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成为工长以后,他在严抓探伤作业标准的同时,注重引导职工做到对“疑难伤损”波形的识别判定,认真落实钢轨探伤仪“精准拼孔”要求,将每台探伤仪同类型探头灵敏度误差控制在1.5dB以内,提高伤损判别一致性。针对现场作业时不容易把握铝热焊缝轨底脚Ⅱ区上圆弧的伤损问题,他摸索出在探头外壳粘贴标尺的方法,提高了发现伤损的准确性。他还通过认真分析近年来断轨的原因,针对钢轨焊缝的特殊断面,制定了“定人、定部位、定仪器、定探头”的“四定”的探伤方法,还带着职工一块学、一块练,所在工区迅速成为全段探伤质量最好的工区之一,他也很快成为车间探伤方面的“主心骨”,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到了车间副主任、主任岗位。

  职工们都说:“我们王主任可不是‘白帽子’,跟着这样的主任干探伤,心里有底,睡觉都安稳。”

  “带”出来的优秀团队

  2017年,王志民走上探伤车间主任的岗位,面对着京通线、叶赤线、锦承线及291.428公里喀赤客专的探伤任务,平均年龄在34.6周岁的年轻队伍,设备更新迭代极为频繁的现场实际,他选择迎难而上。他继续学习探伤最新技术技能,探索科学的管理方法,带领探伤车间全体职工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他确定每月更换焊缝探伤仪探头时必须重新制定DAC曲线,并在YN-1试块上测试,对试块伤损定位误差确定在2毫米范围内,打造全段探伤作业标准“一把尺”。针对个别年轻职工不吃苦、不努力的问题,坚持每月末集中考核、奖优罚劣,通过理论和实作成绩综合排名确定月度执机人员,通过奖优罚劣拉开执机人员和不执机人员、干的好和干的不好的职工的收入差距,有效调动起职工严格执行探伤作业标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抓住新设备投入使用机遇,带头学习RT-18型双轨探伤仪使用技巧,牵头开展“双轨探伤仪使用方法的优化与改进”党内立项攻关工作经验在集团公司探伤工作现场会上交流并在全局推广,2025年沈阳局集团公司工务系统双轨探伤仪运用推进会在我段召开。

  在2023度集团公司工务系统探伤工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了团体第一、2024年取得了团体第二的好成绩。2021年12月6日探伤工龚福全、2022年1月9日邵建杰、2023年12月5日探伤工李世博,等因发现疑难伤损受到集团公司工务部奖励1000元。2024年5月7日,探伤工姚新宇等因发现疑难伤损受到集团公司工务部奖励500元。因防断期内表现优异受到段奖励的就更多了,在有效发挥探伤“最后一道防线”作用的同时,职工个人也得到了实惠,严管就是厚爱,强将手下无弱兵,在探伤车间具像化了。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