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场上的“精算师”
7月25日15时许,在沈阳铁路物流中心开原营业部西丰作业站内,钢轨被阳光晒得发烫,货运值班员王长利蹲在集装箱旁,细致地检查箱门密封情况,他身上蓝色路服的后背洇出大片汗渍。这个下午,他已经在作业场往返巡查了6趟。
王长利的口袋里总装着两样东西:95306系统操作手册和记满货主信息的笔记本。去年春天,西丰县广宇粮食收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宇公司)的王经理第一次见到他时,这个皮肤黝黑的汉子正蹲在粮堆旁,用树枝在地上演算铁路运费公式。“他拿着计算器跟我们一笔笔地精打细算:玉米含水量每降1%,运输损耗少多少,铁路集装箱直达比公路中转节省多少时间……”王经理记得非常清楚。
那天傍晚,王长利带着团队成员在王经理的办公室里开起了“小课堂”。他打开95306系统界面,指着屏幕上的发货流程,手把手教王经理录入信息:“你看这里填产地代码,能自动匹配最优路线;这个‘批量下单’功能一次能搞定30个集装箱。”整整3个小时,他讲得喉咙发哑。这一年,广宇公司通过铁路发运25万吨玉米,公司的运输成本也降了近两成。
西丰作业站的老职工都知道,王长利有个习惯,休息时手机从不离身,铃声总是调到最大。去年麦收旺季,作业站一台龙门吊的钢丝绳出现细微断丝,正在家轮休的王长利接到电话,抓起外套就往站里赶。到了作业站,他直奔龙门吊,快速爬上10米高的操作室。“制动系统检查要听声音,钢丝绳磨损得看断丝数……细节决定安全,一丝一毫都不得放松。”他一边用卡尺测量钢丝绳磨损程度,一边给年轻职工讲解,直到确认设备安全才离开,那时天边已经染上晚霞。
在集装箱装卸现场,王长利的“较真”是出了名的。有一次发现集装箱门密封条老化,他愣是在现场守了3个多小时,直到作业队人员将新密封条安装得严丝合缝才放行。“集装箱门密封情况可不是小事儿,一旦出现问题造成玉米撒漏,不仅会造成货损,还可能让后面的列车打滑。”王长利说。上个月,他带着团队整改了23个集装箱的防撒漏装置。
今年入夏,西丰县遭遇连续暴雨,王长利提前到岗,用沙袋在集装箱装卸区周围筑起简易防水坝,还指导作业人员采取有效的防滑措施。那些天,在西丰作业站装车的集装箱列车都能提前半小时安全出车。
如今,西丰作业站的集装箱发运量比3年前翻了一番。站台上的集装箱旁,总能看到货主们围着王长利问这问那的身影。每当暮色降临,作业站内安静下来,王长利最后检查一遍龙门吊的制动系统,转身走向值班室。线路旁的信号灯在他身后明明灭灭,像一串深情的音符,跳动在他守护了20多年的货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