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魂永驻铁路线 初心不改写忠诚
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就深深镌刻了军人作风、军人精神、军人信仰,鼓舞着他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和岗位上,砥砺奋进、无私奉献,继续出色工作、活出精彩人生。沈阳机务段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曾经身着戎装,保家卫国,如今在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让我们一起走近“最可爱的人”。
动车运用车间指导司机赵堃:钢轨为弦守初心
赵堃,中共党员,1987年生,2004年入伍,2006年入路。从部队到铁路,他始终以军人标准丈量责任。初任学习司机时,每日跟车实操超10小时,2013年成为机车司机后,累计安全行车1000余趟。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主动请缨执行物资运输任务,连续60天值守一线。2024年国铁集团技术表演赛中,创新运用"战术沙盘"思维备赛,获"全路技术能手"。现作为预备指导司机,每日通过应急指挥台积极应对解决线路上的疑难杂症,用耐心和细心,协助线上司机将旅客安全送到千万家……2024-2025年连续获评集团公司、段"先进生产者"和段“优秀共产党员”。他说:"军装在身是责任,脱下军装是传承。"
救援车间救援起复工刘业:烈火丹心铸铁军
刘业,中共党员,1987年生,2009年入伍,2012年入路。服役期间参与抗洪抢险等12项重大任务,获"优秀士兵"等荣誉。转业后主导研发救援设备改造方案2项,制作教学课件22项。在"2.8"任务中,连续30小时在狭窄空间操作设备,把几百斤的设备一点点的推进起复地点。2015-2025年累计获评段级荣誉15项、局级荣誉8项,2023年获"全路技术能手"。他带领班组实现"零事故"救援纪录,用行动诠释"救援就是打仗"的军人本色。
救援车间救援起复工张凯:隧道里的铁血指挥官
张凯,中共党员,1983年生,2000年入伍,2012年转业。军旅生涯获"红旗车驾驶员"、"优秀士官标兵"等荣誉,转业深钻本职专业技能,2023年获"全路技术能手"。在"2.8"任务中,他连续30小时指挥作战,在狭窄隧道内徒手调整复轨器,泥浆裹满作战服仍死守车钩处;"7.28"任务中,他创新"轨道小车抢运法",带领党员突击队1小时内抢运近2吨工具,使线路提前2小时开通。日常管理中,他提倡一点不差,差一点也不行的小东精神,不断创新班组管理,把作业安全无小事落到实处,不断攀登班组建设新台阶。他说:"从驾驶战车到指挥救援,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打胜仗的信念。"
救援车间救援工孙勃:抗震英雄再立功
孙勃,中共党员,1979年生,1997年入伍,2014年转业。16年的军旅生涯曾参与98抗洪抢险任务、汶川抗震救灾、进藏医疗保障任务,荣立个人三等功三次,获"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获优秀士官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转业后积极投身铁路事业,他在救援事故现场及救援演练中冲锋在前、苦活、累活、脏活抢着干,在"6.20"任务中,克服个人困难,连续36小时参与救援。2014-2025年获评"抗击疫情先进个人"等荣誉9项,他说:"军人的勋章,是人民给的。"
沈北整备车间外勤司机杨亚斌:绿色身影保畅通
杨亚斌,预备党员,1987年生,2004年入伍,2008年转业入路。整备场18年如一日,累计完成机车转线12000余次。他于2024年被集团公司评为先进生产者。在今年4月的一场暴雨中,5分钟完成备用机车调派,保障了机车正点出库,维护了机车整备秩序。杨亚斌常穿的"军绿背心"成为整备场标志,他凭借着“召之即来,战之必胜”的信念,用行动捍卫铁路运输安全的幕后防线,他说:“军人的使命永远不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终结!“。
沈北整备车间调度长吴超:雷达眼里无隐患
吴超,中共党员,1982年生,2003年入伍,2007年入路。多年来一直坚守初心使命,以复转军人的正面形象坚守在整备一线,用匠心守护机车安全。工作中,吴超严格落实岗位职责,凭借精湛的技术和敏锐的洞察力,仅今年上半年发现机车故障79起,抢修头灯等故障12件。2023-2025年连续获评段"优秀共产党员"、带领班组获"先进班组"。他说:"战场从枪炮换成了机车,但雷达兵的本能不会变。"
沈阳运用车间副司机刘涛:平民英雄三度救人
刘涛,中共党员,1989年生,2007年入伍,2010年入路。刘涛同志始终牢记军人使命,把部队的优良作风融入日常工作与生活,2021-2024年先后救助走失老人2次、扑灭电动车火灾1次。他用一次次挺身而出的瞬间,证明了军人的底色从未因退伍而褪去,用实际行动让“军人”二字在平凡生活中熠熠生辉。他说:"救人是本能,更是军人的条件反射。"
沈阳运用车间山海关车队副司机张楚枫:飞身救人的铁道卫士
张楚枫,中共党员,1990年生,2008年入伍,2014年入路。2025年5月飞身救下轻生女子,待群众报警、民警到场处理后,他才默默离开。事后有人问他怕不怕,他说:“在部队时班长就教过,见人有难不伸手,那才丢军人的脸。”他还是个热心肠,松动的桌椅、堵塞的管道经他之手都恢复如初。从军营到车间,他用行动诠释着“退伍不褪色”,让军人的担当在平凡岗位上熠熠生辉。
沈阳整备车间保养员高健:雪夜中的铁甲战士
高健,1986年生,2008年入伍,2011年入路。退伍后,高健凭借着“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军人本色,迅速适应了新岗位,成长为技术精湛的检查保养员。遇到急难险重任务,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前。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寒夜,车间紧急通知专运机车整备,道路积雪难行,他徒步数公里赶到车间,和同事们一起奋战到天亮,确保专运机车车按时出库。
沈阳整备车间机车检查保养员张乘海:退伍转岗匠心铸骨干
张乘海,1989年生,2008年入伍,2011年入路。退伍后来他到沈阳整备车间成为了一名机车检查保养员。新的岗位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但他没有丝毫退缩。为了尽快掌握专业技能,张乘海白天跟着师傅在现场实操学习,晚上抱着专业书籍苦读到深夜。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虚心向同事请教,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凭借这股子钻研劲,他逐渐成为班组里的业务骨干,多次出色完成春运暑运、防洪防汛、秋整防寒、专特运机车整备等重点任务。
从雪域高原到渤海之滨,从驾驶舱到救援现场,这群退伍军人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证明,军人的勋章,不在肩章,而在人民群众心中;军魂的传承,不在口号,而在每个坚守的日夜。他们以钢轨为弦,以初心作箭,在万里铁路线上续写着新时代的忠诚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