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铁联运新突破 助力经济新发展
日前,满载346吨36米、60米两款特型钢轨的货运列车从国铁沈阳局灵山站驶出,前往鲅鱼圈北站,再经营口港“换乘”轮船,驶向非洲南非。这标志着全国首例特型钢轨海铁联运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特型钢轨海铁联运的成功,意义非凡。鞍钢集团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加大高端产品出口力度,新生产的大量特型钢轨顺利运输,不仅展现了企业的实力与担当,更为我国钢铁产业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声誉。而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全力服务重点物资运输,稳定供应链,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双方携手并肩、攻坚克难,在产品规格特殊、生产批量大、时效要求高的多重挑战下,成功达成这一创举,充分彰显了双方强大的合作精神与高效的协同能力。
在运输过程中,各相关单位和部门付出了巨大努力。国铁沈阳局货运部联合多个单位和部门,组建专项攻坚团队,针对跨装运输难题开展技术攻关。通过专门换装测力轮对进行静态测试,指导装载加固作业,确保了动态试验顺利进行。在列车始发作业时,更是全程盯控,周密部署,从车辆检查到发车调度,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无缝衔接、安全有序。这种严谨负责的态度和高效协作的工作方式,为海铁联运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一成功案例,为铁路物流深度融入实体经济、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撑。它不仅是一次运输方式的创新,更是铁路部门积极响应国家部署、助力企业发展的生动实践。通过聚焦重点客户需求,整合技术资源,优化运输组织,铁路部门在拓展高附加值物流业务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不仅有助于提升铁路运输的经济效益,还能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此次全国首例特型钢轨海铁联运试验的成功,不仅实现了运输技术的重大突破,更集中彰显了我国产业链协同能力的强劲实力与开放型经济建设的高水平。它印证了实体产业与物流体系深度融合的可行性,展现了国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破解发展难题的担当精神。从36米超长钢轨的精密装载到跨海运输的无缝衔接,每个环节都折射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坚实步伐。这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协同创新为驱动的发展模式,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