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边型”技术能手的攻坚与守护

本站 唐炜 刘诗林

  姜军,中共党员,现任沈阳电务段信号技术科科长。2004年从大连铁道学院毕业后,姜军到沈阳电务段工作。从一线信号工做起到车间技术员、技术科工程师、高铁科副科长、调度系统维护车间主任、职培科科长、试验室主任、技术科科长,时代在变、岗位在变、职责在变,不变的是他始终如一踏实的工作态度、创新的工作思维、精湛的技术业务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工作21载,他在重点施工、技术创新、隐患整治等工作中屡屡建功。他本人先后获得过集团公司“先进生产者”“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生产者标兵”“信号专业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

  充满激情、执着求索的“追光者”

  学生时代,源于对电子设备的热爱和在通信工程专业的学习经历,为姜军开启了探索铁路信号系统的技术之门。来到沈阳电务段后,他主动申请到大站工区参加各类施工维修工作,珍惜每一次现场学习实践锻炼的机会,一点一滴积累经验,增长见识,巩固业务能力,用一年时间就掌握了大站信号、区间自动闭塞等技术,迅速完成了从职场新人到技术骨干的转型。高度的自律和对工作的热爱,是姜军不断成长的阶梯,白天工作,晚上学习已是常态,就算是节假日他仍坚持每天早起学习高铁列控新技术、见缝插针参加技术交流、查资料、听网课,不断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2010年开始,时任技术科工程师的姜军被委以组织哈大、沈丹客专两项施工的重任,对在此前没有高铁方面施工经验的他来说,困难和压力可想而之。姜军每天与厂家技术人员沟通学习,到现场了解设备安装情况,试验列控数据,他的背包里永远都有一个笔记本电脑和厚厚的一摞笔记,密密麻麻的记载着各类数据、标准和图示。时至今日,一个背包加随身记录的习惯仍未改变。在哈大客专连续三年的施工中,他全程参与前期介入、施工、联调联试、开通维护工作,全面负责全线联锁、列控、RBC、临时限速服务器等软件试验和现场调试工作。寒来暑往昼夜兼程,他的足迹遍布从大连到昌图近700公里的25个中继站、9个RBC、20个车站,他也从一个架着眼镜的白面书生变成晒得黝黑的多面技术能手。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施工实践中,他全面掌握了整套高铁列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信号设备维护知识,为日后组织高铁施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4年,他负责组织的哈大高铁插入沈阳南站施工,作为国内首次最大规模高铁过渡便线转正线施工,转线当日由姜军负责的更换应答器及修改应答器报文89台,修该列控中心软件6个站、新增列控中心2个,新增一个RBC中心,修改3台临时限速服务器软件创造了“零差错”记录。这期间,他被集团公司授予“‘三线一站’联调联试先进工作者”称号,并连续3年被集团公司聘为专家讲堂成员。

  哈大高铁、京沈高铁、沈白高铁、秦沈客专、沈丹客专在沈阳枢纽交汇,几大高铁的安全数据网、不同厂家的无线闭塞中心、临时限速服务器、列控中心、联锁设备在沈阳枢纽实现互联互通。可以说沈阳枢纽是集团公司施工软件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枢纽,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和段列控领域“技术专家”,他先后组织完成京沈高铁引入沈阳枢纽、沈白高铁引入沈阳枢纽等重点施工任务。凭着对沈阳枢纽列控的关键技术难点、特殊联锁关系了然于心的过硬素质,在历时6年的京沈高铁引入沈阳枢纽施工列控安全数据网组网、列控联锁试验、列控故障处理等工作中独挡一面。期间,面对沈丹线安全数据网双网相继出现网络风暴,姜军顾不上连续“夜窗”的疲惫,第一时间组织联系各站查看安全数据网的工作状态,分析原因,启动应急处理方案,将网络风暴带来影响降到最低。因组织处理果断及时,他受到国铁集团通报表扬。

  专注钻研、敢于创新的“攻坚者”

  “创新要比发现问题重要,与其围着故障和问题转,不如采取技术手段防范问题发生。”在专业会上,姜军谈到创新想法时坚定的说到。信号电缆是信号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电缆隐蔽性强、分布广,接地隐患犹如潜伏的“暗雷”。处理电缆最难的就是如何确定问题电缆的位置并在众多电缆中找到想要的那一条,面对传统检测手段效率低、误差大的问题,姜军每次参加电缆打点挖验工作都要往返走上几公里,一段段比较、一点点试验,经过反复摸索,判断出在电气化区段电缆识别时以贯通地线作为条件容易受到干扰的问题。他创新地提出改为使用两个不同电缆芯线作为条件根据,通过电流方向确定问题电缆的办法,有效避免信号干扰问题。仅2024年,他就组织处理各种电缆问题65件,提前更换不良电缆26条,累计1550米,处理不良电缆接续头27处,处理施工时受伤电缆10处,电务段全年没有发生因电缆特性不良而引发的安全问题。

  “姜军是个善于观察、勤于实践的人,他总是能在疑难问题面前展现出卓越的攻关能力。”副段长吴保风提到姜军时不停的赞道。

  2025年年初,针对推进维修体制改革、实施“全天窗”维修理念、生产组织带来的变革,以及电缆绝缘性能下降等突出问题,段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姜军作为技术带头人牵头成立技术攻关小组,主导完成电动手推车、接点安装支架等9项工机具小改小革。他试验研发的继电器接点动作时间测试设备,解决继电器接点动作时间同步不能测试的问题。设计的“红外线反射式语音报警设备”,解决了沈阳北站高速场和普速场之间没有隔离防护问题,有效防范了作业人员误扩大作业范围的问题。他还攻克了现场信号设备采集功能不全的难题,利用工业级远程模拟量采集控制设备和各种模拟量采集器完成采集,实现无线网络进行传输。通过一系列攻关整治,现场作业效率、作业安全、作业标准大幅攀升。

  勇于担当、缜密细致的“守护者”

  “作为电务专业技术人员,要对信号设备安全运用怀有敬畏之心”。姜军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将超前防范、超前处置作为工作准则,将隐患排查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可能发生风险的角落。

  他充分利用电气特性测试精确分析,能够提前发现信号、联锁隐患的关键技术手段。组织科室技术人员对全段信号设备电气特性进行测试、调整、整治,在对全段137个站电源互混II级测试工作中,先后发现并处理新城子站联锁采集电源与XJZ电源、苏家屯上行出发场站联电源、沈阳站普速场轨道局部110V电源等7个电源互混问题,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防止联锁失效问题发生。

  分路不良是电务重大安全风险之一,为有效解决轨道电路残压季测不能及时发现动态分路不良的问题,姜军积极与厂家联系,经过2个月的模拟试验,共同研发出“微机监测未被占用轨道区段自动报警”,现场工区根据报警就能对长期未占用轨道电路进行检查测试,既有效避免动态分路不良问题产生,又极大降低职工工作强度,受到现场职工一致好评。

  “技术和技能需要传承,做好传帮带,让更多的职工成长成才,才能汇聚起发展的磅礴力量。”姜军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围绕电气特性测试、日常维修和防洪防雷等重点工作,他编写了《信号综合防雷验收》《故障电缆定位》《25HZ轨道电路第三轨处理》《电源混电处理流程》等4个教学大纲,向车间技术干部、工区一线职工讲授设备原理、测试参数、技术标准、常见问题分析处理。在担任职工培训科科长期间,他在对段实训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中,带领新毕业大学生共同参与到将原来JD-1A微机联锁升级到JD-EI32微机联锁,新增加LKD2-T2列控中心,增加驼峰ZK4转辙机、四线制电码化、微机监测等设备设施建设中,在实践中培养锻炼新职人员动手能力,提升对设备的认识水平。他还坚持背包教学、现场教学,在担任沈白高铁引入沈阳枢纽施工列控负责人期间,他全程带领5名列控软件仿真试验联锁师和青年技术人员,共同完成列控、RBC、临时限速服务器软件试验,144台应答器报文核对等任务,边操作边讲解,将自己掌握的沈阳枢纽特殊列控知识倾囊相授,为电务段培养出一批列控方面专业人才。“姜哥毫无保留的将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都传授给我们,在他的指导下,我不仅掌握了高铁列控核心技能,还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他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深深影响着我。”青年联锁师李昊男说道。

  姜军用智慧破解难题,以实干守护安全,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铁路技术干部的工匠精神与责任担当,未来,这份凝聚着智慧与温度的传承,将持续激励全段干部职工立足岗位、继续突破、勇攀高峰,为运输安全畅通筑起坚实屏障。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