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付路向朝阳

本站 王梁

  ——延吉工务段黄泥河线路车间检查工区工长修显涵

  7月28日3时40分,长图线313.504公里秋梨沟站内,天色蒙亮,头灯摇晃。“命令以下,可以上道!”在工友们的复述声中,延吉工务段黄泥河线路车间检查工区开始上道作业。

  他们有的推着轨道检查仪,目不转睛的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有的拿着检查锤,适时敲击疑似松动的零配件;有的手持道尺,检查线路设备工况。队伍中穿梭忙碌的那个就是工长修显涵,一会儿检查线路外观,一会儿复核的数据信息,一会儿又赶快将问题隐患记录在手账上。

  “95后”的修显涵今年刚好30周岁,眼底清澈有光,总是充满正能量,而当他跨上线路投入工作时,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的样子更像是工作多年的老师傅。入路8年来,他干过线路工、线路班长、工长,去年还考取了工人技师,在刚刚结束的集团公司2025年度工务系统线路工职业技能竞赛中帮助团队夺取了“团体第二名”和“轨距精改第二名”,个人也取得了第七名的好成绩,无论是工作能力,还是业务水平都是青年一代中的佼佼者。

  “曹阳,前面有一处轨检车反馈的轨向一级处所,慢点推。”修显涵一边盯嘱推轨道检查仪的工友,一边拿着手中的轨检车动态病害数据与检查仪屏幕上的静态数据作比对,并及时将情况记录在手账上。小修的手账上总有些特殊的符号,三角号代表三角坑;对号代表高低中的坑,下对号代表包;H是超高,S是轨距……。“写汉字太慢,有那时间我又能多检出来500米设备啦!”修显涵笑着解释说。

  为了避开高温时段,入夏以来,小修带着工友们每天2点多就要起床准备,开早点名会,再驱车赶赴作业现场,完成当天3小时的天窗设备检查任务,又马上投入到清理水沟、杂灌等线下点外作业中。看着天色从黑到亮,身上也从后半夜的“凉嗖嗖”到正午的“汗津津”,大家都开玩笑说,每天都在“旅行”,从东北到三亚!

  作为工区当家人的小修,每天下工后都要和数据分析员一项一项的核对检查数据,确保准确无误。“检查工区就是车间的‘眼睛’,只有检查数据准确,才能保证线路维修的精准。”小修常把这句话放在嘴边,提醒工区职工,也严格要求自己。在他和工友们的努力下,负责检查的95公里正线,46组道岔,29条股道,3条专用线轨检车成绩不断刷新记录,所在工区也被段评为2024年度“先进班组”和第一届“文明班组”。

  9时整,小修和工友们圆满完成了1.432公里正线、4处道岔及站内股道正矢测量的设备检查任务和150根枕木吊装作业内容,退班会后就组织工友们赶快回家休息了,而小修家远在500公里外的哈尔滨,吃住都在工区,也就主动承担起了高温巡检、冒雨出巡、高温时段每小时监测上报轨温等临时性工作,工友们也都看在眼里,感动在心上,并用实际行动支持修工长的工作。

  小修的爱人工作在哈尔滨客运段,日常执乘上海至哈尔滨的Z172次列车,出乘一次就要6天时间。而小修工作的黄泥河线路车间地处长白山脉,冬天风雪大,冻害处所最多,夏天雨水多,防洪压力大,常常因为值班和应急处置两三个星期回不了家,和所有的铁路夫妻一样过着聚少离多的日子。但他们俩却相互理解,相互鼓励,一个在祖国的东南角顶着炎炎烈日检查线路设备,保障列车安全通行;一个在横跨南北几千公里的卧铺车箱里,真诚服务旅客,将他们温暖安全送达。

  以身许路,一心向阳,段“十大标兵”“感动延工·十大最美人物”,集团公司先进生产者、2025年度第二季“新时代·沈铁榜样”都见证着小修成长奋斗的足迹,他也将继续扎根大山,守护线路安全,写就更精彩的青春故事!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