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轨载谷香,帮扶铺就共富路

本站 袁红飞

  尤杖子村谷场上过磅的谷子,正沿着铁轨延伸的方向,变成村民口袋里沉甸甸的收获。国铁沈阳局投资170万元建起的杂粮加工厂,不仅让沙土地里的“金豆子”有了稳定销路,更以“铁路+产业”的鲜活实践,生动诠释了乡村振兴的真谛——帮扶乡村不是简单的送钱送物,是要精准施策打通产业链,用机制创新激活乡村的内生动力。

  破解好粮卖不出好价的困境,考验着帮扶者的破局智慧。尤杖子村的谷子本是天然好物,却长期困在散养式种植、地摊式销售的泥潭里。商贩压价、储运损耗、缺乏溢价,农民辛劳与收益始终不成正比。驻村工作队的调研直指核心,缺加工环节就是缺附加值,缺稳定渠道就是缺议价权。170万元的精准投入,建的不仅是厂房设备,更是将原粮转化为商品的价值转换器,让乡土资源真正具备市场竞争力。

  企业化运营的制度设计,让帮扶成果有了可持续的生命力。铁路部门没有止步于建成即终点,而是引入专业企业接手运营,用每斤高于市场价0.5元的收购承诺,给村民吃下“种好粮必增收”的定心丸。12吨谷子三天完成从田间到车间的转化,这种高效流转既减少了中间损耗,又让农民直接分享加工环节的利润。同时,加工厂的运营还直接带动了部分村民就业,为村民们提供了在家门口打工的机会,进一步夯实了村子的经济基础。

  铁路帮扶的独特优势,在于与民生脉搏的深度共振。作为经济大动脉,铁路的帮扶从不是孤立的单点投入,从光伏发电照亮山村,到粪污处理守护生态,再到杂粮加工激活产业,每个项目都紧跟乡村的实际需求。这种因地制宜、系统施策的布局,既发挥了铁路部门的资源整合能力,又践行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初心。铁轨连接城乡,国铁沈阳局的帮扶也架起了田间地头到市场餐桌的桥梁,让农产品乘着火车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让城市需求反哺乡村发展。

  如今,尤杖子村的小米香里,飘着的不仅是丰收的喜悦,更是精准帮扶与市场机制的化学效应。当越来越多的帮扶力量不止送种育种,更修渠引水,当更多乡土资源能通过类似机制进入市场循环,乡村振兴才能真正走向自主循环、自我生长的良性轨道。这袋从山村出发的小米,沿着铁轨走向远方的同时,也正把共同富裕的希望,播撒在更多乡土大地上。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