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丝路新引擎 科技领航“加速跑”

本站 厉姣

  盛夏的蒲河物流基地,龙门吊忙碌作业,中欧班列载着“洋货”入境、满载货物出境,2023年3月运营至2025年6月,国铁沈阳局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已开行1194列,运输超12.9万标箱,用钢铁轨道在东北大地与欧亚大陆间架起了一座开放之桥,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智能升级筑基石,科技赋能效率提升。17.7万平方米的集结中心里,满墙电子屏实时跳动数据,4台正面吊、2台龙门吊装上“智慧眼睛”,门吊司机陈影卓操纵摇杆时,摄像头已自动识别箱体信息并分配位置;货运员的手持终端,实时捕捉集装箱作业信息,让每个作业节点都“有迹可循”。蒲河物流基地坐拥京哈高速、多条铁路干线,立体交通网为货物集散提供先天优势。两年多来,多式联运联盟吸引全国货源,科技与区位的双重助力,让这里成为东北对外开放的强力“支点”。

  模式创新破壁垒,通关效率再跃新阶。“关铁融合”模式的首创,让铁路线直抵海关监管区,“一站式通关”压缩大量时间。智能检查设备一次扫描,海关与铁路数据共享,“一次检查、一站通关”成常态。18天抵达欧洲腹地,时效超海运3倍,成本仅为空运的五分之一,这样的“性价比”,源于规则嵌入流程的智慧,为中欧班列枢纽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多式联运织网络,辐射能力持续攀升。国铁沈阳局将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作为核心引擎,联合多家物流企业,共同构建起“一列牵动、多城联动、多式联运”的发展模式。蒲河站日均500辆货车到发,每2天1列班列驶出,10个境外终到站将“中国制造”送向世界。铁海联运班列从大连港而来,经此奔赴欧洲,15-20天的旅程,让环渤海、长三角的货源在此汇聚,枢纽的辐射力已跨越区域,直抵全球20余个国家。

  钢铁丝路仍在延伸,当“洋货”入境、国货出海在此交织,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更自信、更通达的东北,在这条充满希望的钢铁丝路上,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正以开放之姿、坚定的步伐,书写着东北开放发展的崭新篇章。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