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帮扶铺富路 小米香飘润民心

本站 王建舒 徐梓伦

  在盛夏的阳光下,辽宁北部的尤杖子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丰收图景:金黄谷粒源源送入新建杂粮加工厂,机器轰鸣中,沉甸甸的谷子变身香气四溢的小米;厂房外,村民脸上写满了实实在在的喜悦。这场“从田间到车间”的蜕变,彰显了国铁沈阳局定点帮扶的实干担当。

  曾几何时,尤杖子村虽地处大凌河流域,谷子品质上乘,却因长期依赖传统“散、小、弱”模式,始终未能破圈而出。收购价格随市场波动较大,储存运输缺乏保障,村民辛苦一年,却难见实利。国铁沈阳局驻村工作队经过深入调研,精准对接当地资源与发展瓶颈,果断投资170万元建设现代化杂粮加工厂,打破了“靠天收粮、靠商贩吃饭”的困局,点燃了产业振兴的星星之火。

  铁路人的帮扶并非“输血式”的一次性投入,而是从源头发力、在链条上破题。从“建厂房”到“引企业”,他们引入辽宁金火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承接运营,提出“优先收购”“高于市场价五毛钱”的收购机制,切实保障村民收益。在此基础上,企业还打通销售渠道,使“尤杖子小米”实现从产品走向品牌的关键跃升。这种“厂村联动”的产业化机制,让优质谷物不再“沉没”于农田,也让村民不再“望天收成”,而是由市场“定价”、由企业“护航”,把“金豆子”真正变成了“金票子”。

  产业振兴不仅是村集体经济增长的引擎,更成为乡村稳定就业的载体。新建的加工厂已经带动村中部分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既减轻了生活负担,也提升了生活质量。从中我们看见,国铁沈阳局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角色,早已从运输保障者,转变为产业的推动者、发展的引路人。

  尤杖子村的变化,映照的是国铁沈阳局在新时代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深层参与。从保障粮食运输、服务能源保供,到定点帮扶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国铁沈阳局不断以实干书写“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新内涵。这不仅体现在列车奔驰的速度上,更体现在乡村田野间产业脉动的温度里。

  如今的小米,不再只是平日餐桌上的一碗粥,更是一条通向共赢的致富路。国铁沈阳局用精准施策织密了这张致富网,也为更多资源富集但发展受限的村庄提供了现实范本。随着“尤杖子模式”的不断推广复制,小米的香气正在越飘越远,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厚重可期。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