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惧“大考” 铁路用心书写暑运答卷
七月的沈阳站,候车室里孩子的笑声、行李箱的滚轮声与广播里的车次提醒交织成热闹的交响曲。暑运不只是客流数字的叠加,更是铁路人用专业与温度写就的一张答卷。钢轨延伸到哪里,责任就覆盖到哪里。铁路人在这个夏天的忙碌身影,正是这份信念最鲜活的注脚。
应对暑运高峰,先要答好运力考卷。面对学生流、旅游流、探亲流三路叠加,铁路部门火力全开,在加开的84对临客里,藏着调度的智慧,北京方向的21对高速列车,衔接的是游子归家的期盼;长春至呼和浩特的首开列车,承载的是草原之旅的向往;就连恢复的2对淡季停运列车、延长的3对运行区段,都像精准对接的榫卯,让每一份出行需求都能找到对应的车次。1319.3万人次的发送量背后,是铁路部门对客流规律的预判,对运力资源的精细调配——就像调度台上的信号灯,始终为旅客照亮“走得了、走得好”的路径。
运力是骨架,服务是血肉。铁路的服务从不是千篇一律的流程,而是对不同需求的精准回应。沈阳站无障碍卫生间的救助响铃,响起时总伴随着最快的脚步声;锦州站“丹丹”爱心服务台的轮椅,早已熟悉老年旅客的步态;沈阳客运段的远程医疗救助系统,让列车上的突发状况有了及时的保障。更动人的是那些藏在细节里的温暖,大连客运段普速列车上的便民百宝箱,充电宝、雨衣随时待命;为老年旅客准备的低糖低盐餐食,装着对健康的牵挂;童趣礼包里的玩具,总能让哭闹的孩子安静下来。这些服务坚守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承诺,让每个群体都能感受到出行的尊严。
服务的提升,离不开硬件的托底。沈阳站候车室里新增的五孔插座,长春站的7组免费充电岛,看似细小的改动,却满足了旅客最日常的需求。改造后的卫生间里,热水洗手池的温度、干手器的风速,经过了反复调试;长春西站试点的高铁宠物托运业务,让“毛孩子”也能体面出行。这些设施升级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打磨服务细节,只为让候车室真正成为暖心驿站。
支撑这一切的,是一支支随时待命的队伍。沈阳站新招聘的14名服务人员,长春站青年党员组成的“雷锋便民服务队”,锦州站经过礼仪培训的客运人员,他们是暑运里最活跃的主力军。当青年党员突击队在大客流中疏导秩序,当“雷锋服务队”帮旅客扛起沉重的行李,当客运员用最温和的语气解答重复的问题,我们看到的是铁路人代代相传的责任与担当。
当旅客们平安抵达目的地,那些精准调度的列车、温暖伸出的援手、悄然升级的设施和默默守护的身影,共同汇聚成这个夏天最动人的民生图景。在暑运这场运力大考里,国铁沈阳局以运力为笔、服务为墨、设施为纸、安全为砚,奋力书写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生动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