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流之笔绘就东北振兴“丝路宏图”

本站 韩文浩

  盛夏的辽宁沈阳蒲河物流基地,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一片繁忙。龙门吊舒展巨臂,精准装卸着来自欧洲的巧克力、饼干等“洋货”,满载货物的班列风笛长鸣,沿着钢铁丝路奔赴远方。自2023年3月投入运营以来,这座集结中心以惊人的速度崛起,成为东北振兴进程中的重要力量。

  科技赋能是集结中心最鲜明的底色。国铁沈阳局主导搭建智能化场站管理系统,实现指挥平台与现场作业智能化互控,确保货物装运万无一失。走进调度室,满墙电子屏幕实时跳动着场站数据,操作员通过远程系统精准指挥每一项作业。占地17.7万平方米的“陆地航母”内,4台正面吊、2台龙门吊加装信息采集系统,监控摄像头覆盖主要作业区,手持终端实时回传作业信息,任何操作不当都会触发系统预警。这种“逻辑互控”机制,让货物装卸效率大幅提升,更确保了安全。两年间,集结中心累计往返开行中欧班列1194列,运输货物超12.9万标箱,承接了全部到发沈阳的中欧班列,设立10个境外终到站,货物辐射全球20余个国家。

  通关效率是国际物流发展的重中之重。集结中心首创“关铁融合”服务模式,将铁路线规划至海关监管区域内,实现“一站式办理、一条龙通关”。过去,集装箱需先查验后托运,流程繁琐耗时;如今,大型智能检查设备通过一次X光扫描,同步向海关和铁路传输检测结果,验证通过后整列班列即可放行,真正做到“一次检查、一站通关”。这种变革大幅压缩了通关时间。通过“铁路快通”模式,班列抵达俄罗斯市场约12天、欧洲腹地约18天,运输时效较海运提升3倍,成本仅为空运的五分之一,为国内外企业构建了性价比突出的陆路物流通道。

  多式联运发展是集结中心的核心引擎,2024年东北三省一区成立多式联运发展联盟,国铁沈阳局以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为引擎,携手其他物流企业构建“一列牵动、多城联动、多式联运”发展格局。积极整合区域内物流资源要素,强化公、铁、海多式联运合作。通过数字化技术降低运输成本,吸引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的货源在此集结分拨,为企业提供了更灵活的物流选择,推动了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已成为沈阳乃至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从智能化改造到通关模式创新,从多式联运协同到辐射力提升,每一步都踏准了时代脉搏,为推动东北振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