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担当惠民生

本站 袁祉轩 张早

  尤杖子村的范大爷看着金灿灿的谷子过磅装车,笑意深深印在眼角。曾几何时,收成看天、卖价由商贩说了算的日子,让种谷子像一场没有尽头的冒险。如今,村里新建的杂粮加工厂让谷子有了“稳定归宿”,乡亲们心里更有了“踏实奔头”。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源于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点对点的暖心助力——一座小小的杂粮加工厂,成为了乡村发展蓝图的核心要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真正的帮扶不是简单“输血”,而是赋予乡村“造血”的机能。尤杖子村地处大凌河流域,沙土滋养的谷子品质上乘,却因“散、小、弱”的困境难成气候。驻村工作队深入调研后,果断选择以产业破局——建起现代化杂粮加工厂。这不仅为优质谷子找到了“归宿”,更是对传统农业模式的深度变革:谷子从田间直接走进车间,省去中间环节,损耗减少,村民有了稳定销售渠道,农业生产附加值显著提升。

  工厂拔地而起仅是起点,国铁沈阳局引入辽宁金火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接手运营,让优质小米“走”出大山、让产业持续“活”起来。企业承诺优先收购本村谷子,依托其成熟渠道打通销路。这不仅解了村民销售之忧,更让加工厂具备了长远发展的内生动力,形成了“企业+农户+产业”的良性循环。

  短短三天加工12吨谷子的高效运转,正是产业帮扶链条成功运转的生动缩影。这座隆隆作响的加工厂,碾磨的不仅是饱满的谷粒,更是乡村发展的金色希望:它让村民手中的“金豆子”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为村里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机器的轰鸣不再是简单的噪音,而是致富的交响曲。小米粥熬得浓稠香甜,如同乡亲们越过越有滋味的日子——这暖胃又暖心的改变,源于铁路帮扶从“铺路”到“造血”的坚实一步。

  铁路的力量,不仅在于其跨越山河的速度与力量,更在于它能将发展的机遇与温度,精准“运输”到最需要的角落。尤杖子村的杂粮加工厂,正是国铁沈阳局以产业为笔,在乡土大地上绘就的一条“黄金路”。当铁轨铺到站台,帮扶走进心坎,这深嵌于土地、惠及于民生的实践告诉我们:发展的密码,就藏在那份让好收成真正变成好日子的坚实托举里。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