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汗水浇筑高铁平安路
炎炎夏日,沈白高铁线新宾通信机房内热气蒸腾,王磊带着徒弟正在验收设备。只见他弯下身子,盯着设备架上的一颗螺丝,严肃地说:“这颗螺丝还差一扣。”小徒弟伸手去摸,果然,螺丝有一点松动。身后一众年轻人又一次见识了他严谨的工作作风,心中暗暗竖起大拇指。
王磊是沈阳通信段通化高铁通信车间通化检查分析工区工长。2001年11月,他从部队退伍,来到铁路通信岗位。军旅生涯锤炼出他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品质,工作任务交给他,必定保质保量完成。
2002年8月,通化信号楼机房改造,王磊在师父刘景广工长的带领下,投入改造施工。这是王磊第一次参与大项目施工,看着师父游刃有余地处理业务,他怀着崇拜的心情紧随其后,认真学习。每完成一个端口设置,师父口述设备连接走向,他便在小本子上记下来,每天施工结束都有好几页密密麻麻的台账草稿。为了便于日后维护设备,需要绘制图纸、制作台账,要在电脑上操作,可当时工区没有电脑。于是,王磊就把任务领回家。每天下班后,躲在自己的小屋里,对着电脑屏幕,钻研CAD绘图、制作机房设备台账。一切从零开始,他一边学习教程一边实际应用,进度缓慢,却精益求精。当时他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废寝忘食地工作令父母感到好奇。妈妈进门催他吃饭,还想看看他在干嘛。他把妈妈推出门,说:“这张图纸还剩一点,画完了再吃。”
2024年4月,王磊投入沈佳高铁沈白段前期介入工作,担任新成立的新宾高铁通信介入工区工长。王磊带领两个参加工作一两年的年轻人与施工单位配合,对沈白线DK102+340m——DK177+980m共计75.64公里的通信设施进行验收,同时建立管理资料。工区管辖范围很大,包括55个机房、24个隧道直放站、23处隧道、600余个摄像头等通信设施。王磊全程参加过吉图珲、敦白高铁介入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把宝贵经验充分运用到沈白高铁介入工作中,严格督促落实工艺标准,认真卡控施工质量。
随着介入工作的推进,工区人员逐渐增至9人,补充进来的也是近年参加工作的年轻人。王磊一边严格验收通信设施,一边悉心指导新人成长。
7月份,他们要配合施工人员进行漏缆安装、公网设备测试、安装直放站设备,同时检查施工质量、克服缺点。他将人员分成三组,自己带队到管内最长的10.6公里的新宾隧道作业。7月18日,隧道外的地面被太阳烤得发烫,一进入隧道,阴冷的潮气扑面而来。洞内外的温差有二十多度,长时间隧道内作业使他的腿关节很难受,但他坚持高标准验收,盯着漏缆一米不差地检查。突然,他停下来,指出一处漏缆卡扣稀疏,要求小徒弟把问题记录下来,录到问题库中,保证在开通前整改完毕。他语重心长地对小徒弟说:“可不能轻视任何微小问题,高铁列车经过隧道时会产生很大风力,万一缆线固定不牢,被大风带动脱落,刮碰列车后果不堪设想。咱们得为高铁列车安全负责!”
王磊工作地在新宾,家在通化。沈白高铁设备联调联试进入紧张阶段,他连续两个月没有回家。王磊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妻子是一名护士,两个儿子,一个13岁,一个9岁。谈及家庭和事业的失衡,妻子刘莉莉讲述的故事令人动容。“他上次回来我和孩子都没看见他。那天我带孩子回家,一进门,小儿子看到他挂在门口的背包,兴奋地喊道‘爸爸回来啦’。本以为爸爸逗他们玩,藏起来了。他俩到处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爸爸的身影。原来是他为了多背点衣物,换了个大背包背走了。找到最后,在厨房里看到了爸爸做的饭菜。他在电话里说,‘对不起,媳妇,这阵子联调联试太忙了,我拿点换洗衣物就得走。给你们做了饭菜,你带孩子热热吃吧。我得准备晚上天窗作业了......’”
2024年,王磊被评为段先进生产者,获得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赞扬。2025年6月20日,车间设置安全生产重要的卡控关口,成立检查分析工区,新工区工长的担子落到王磊的肩上。他二话没说,欣然领命。按照车间安排,他依然坚守在沈白高铁现场,为顺利开通做着通信基础工作。
沈白高铁开通在即,王磊的脚步更加匆忙。天窗已成常态,但他不以为苦反以为荣。他说:“沈白高铁开通了,高低要坐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