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36小时!本溪车务段织密“防洪网” 筑牢铁路“安全线”
——180名干部下沉一线,以“四位一体”联防联控迎战区域性强降雨
自7月19日午时起,一场持续36小时的区域性强降雨“袭击”本溪车务段管内,丹东、桓仁地区遭遇暴雨(100~200毫米),本溪中西部更现大暴雨(50~120毫米),防汛形势严峻。面对入汛以来第四轮强降雨考验,本溪车务段迅速反应、科学部署,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全力迎战暴雨洪涝,坚决守护铁路大动脉安全畅通。
一、闻“汛”而动,指挥体系高效运转。精准预警,快速响应,7月20日8时,依据气象预警,车务段果断启动Ⅲ级天气预警响应。段长、党委书记坐镇防洪指挥部总指挥,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保,主管副职专题部署。180名包保干部闻令而动,星夜兼程赶赴一线,与车站干部共同实行24小时值守,确保现场应急力量“拉得出、顶得上”。联防联控,协同作战,强化“车务、机务、工务、调度”四位一体联防联控机制,主管运输副段长牵头组织区域会商,明确各方职责,共享信息,精准制定并落实降雨防控方案,重点强化应急处置、设备巡查、人身安全与信息传递等关键环节。
二、 排险除患,筑牢防洪坚实根基。预案先行,精准施策,段技术统计科系统梳理历年经验,结合今年防汛形势,从10大方面(形势、目标、责任、准备、制度、保障、应急、行车组织等)制定详尽防洪工作安排,修订完善应急预案。隐患清零,销号管理,聚焦关键处所、设备和薄弱环节,挂牌督办安全隐患整治,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时限和措施,实行“销号式”管理,确保汛前隐患“见底清零”,为安全度汛奠定基础。中枢调度,科学决策,以安全生产指挥中心为“防洪大脑”,实时掌控管内设备状态、风险点及雨情水情灾情。严格执行预案,果断执行雨量警戒扣停降速等避险指令,确保问题“不过夜”,形成分工明确、措施得力、全员参与的防洪格局。
三、精准布控,摸清风险底数。关口前移,预防为主,秉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理念,推动工作重心向灾前预防转变。拉网排查,靶向治理,由班子成员带队,组织包保干部、车站及设备单位,对线路围墙、封闭网、天桥、树木、信号机柱、各类塔杆、风雨棚等开展“地毯式”排查,累计锁定重点处所79处,全部纳入车站重点巡查清单。动态巡查,不留死角,严格落实日常及雨中、雨后检查制度,确保风险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四、紧盯关键,织密安全防线。能力提升,未雨绸缪,利用“夜校”平台,技统科组织防洪管理人员及关键岗位人员开展专项培训,内容涵盖防洪基础、风险研判、应急处置及行车安全措施,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的防洪安全意识和实战能力。实地踏勘,心中有“图”,各站站长亲自带队,对管内173处防洪地段进行现场勘察,精准掌握位置及走行路线,确保险情发生时能快速直达、精准施救。应急强化,处置高效,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增配值班力量,动员休班安全监控员帮班。对安全信息即接即处,对限速命令提前核对、全程盯控,确保应急处置反应迅捷、决策果断、执行到位。
目前,强降雨过程仍在持续,本溪车务段全体干部职工正严阵以待,持续奋战在防洪一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扎实的举措,全力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为广大旅客平安出行和重点物资运输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