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用实力与创新织就幸福网

本站 李静

  日前,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在北京落幕,全球60多个国家的目光聚焦中国,中国高铁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截至2024年底,中国高铁营业总里程达4.8万公里,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70%。这一成绩,不仅让中国高铁成为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更书写着“创新为民”的生动故事。

  在高寒地带的速度奇迹,藏着中国高铁的技术底气。东北地区的哈大高铁,是世界高寒高铁的标志。铁路人面对严寒带来的技术难题,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自主创新,掌握了高寒高铁的运营和维护技术,实现了车厢恒温,攻克了高寒地区高铁运行的关键难题。如今,哈大高铁全年稳定高速运行,累计运输旅客超10亿人,哈尔滨到大连的时间大幅缩短,让“冰城”与“滨城”成为了周末邻居,极大地促进了区域间的人员流动和产业互动,用速度缩短了区域发展差距。

  基层创新的“星火燎原”,彰显中国高铁的体系活力。在沈铁沈阳高铁基础设施段的车间里,小发明解决了大问题,钢轨恒温加热工具的出现有效提升了加热稳定性。这些来自一线的创新成果,并非实验室里的高精尖,而是紧密贴合铁轨实际需求的实用招。它们充分体现了中国高铁技术体系的独特优势,既有CR450动车组这类代表国家实力的国之重器,也有基层工人智慧结晶的“小改小革”。正是这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创新紧密结合,创造了领跑世界的中国高铁。

  高铁网络的每一次延伸,速度的每一次提升,安全的每一份保障,背后都闪耀着新时代铁路人奋斗的身影。铁路人用智慧攻克技术壁垒,用汗水守护钢铁长龙,用情怀服务发展大局。正是这千千万万“铁肩膀”的合力支撑,织就了中国百姓的幸福网。

  世界高铁大会上,“福福”“馨馨”传递着中国高铁的人文关怀。从哈大高铁上旅客的灿烂笑脸,到创新工作室里工人挥洒的辛勤汗水,再到中欧班列上满载的发展希望……中国高铁的硬核实力,最终都落在“让旅客出行体验更美好”的服务初心上,不断以钢铁般的坚实臂膀托举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为世界交通发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中国方案”。这,正是中国高铁最动人的硬核所在。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