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铁“混搭”深度融合 “联畅”出行便捷路
近日,中国民航局与国铁集团联合印发《推进“空铁联运”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任务清单(2025—2027)》,从设施衔接、服务优化、信息共享等维度打出组合拳,加速推进我国空铁联运合作进入新阶段,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
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空铁联运正日益成为贯通“天”“地”的核心纽带。这种创新模式深度融合航空的速度优势与铁路网络的覆盖广度,有效破解了单一运输方式的局限。飞机将旅客快速送达枢纽城市后,高铁随即发挥“毛细血管”作用,高效将客流疏散至周边区域,显著压缩“门到门”全程时间。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活跃区域,空铁联运已展现出强大的协同效应,为商务往来与产业协同注入了更灵活的交通动能。
当前,我国空铁联运正从试点探索迈向规模化发展。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与京雄城际铁路的立体化换乘设计为旅客创造了更加便捷的出行体验,旅客经地下直达通道,仅需8分钟即可实现航站楼与高铁站的无缝转换。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以“航空+高铁+地铁”的集成设计,实现了日均超3万人次的高效中转。
从区域发展角度看,空铁联运正在重塑经济地理格局。机场与高铁站的有机衔接,使辐射半径内的中小城市能共享航空枢纽资源,带动了沿线城镇的产业升级和商业发展。以郑州航空港为例,通过无缝对接高铁网络,不仅提升了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地位,更促进了整个中原城市群的资源流动。这种联动模式高度契合我国幅员辽阔的国情,为内陆地区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开辟了新通道。
对于旅客而言,空铁联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出行体验升级。通过手机APP就能完成机票与高铁票的联程预订,安检互认等便利措施让中转时间压缩至最短。暑期旅游旺季时,家庭旅客可以选择飞抵区域枢纽后转乘高铁前往周边景点,既规避长途驾车的疲惫,性价比也远超全程飞行。这种“航空+高铁”的智慧出行方案,正不断刷新公众对传统交通方式的认知,为旅客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旅行体验。
空铁联运的纵深推进,不仅是出行方式的变革,更是交通运输体系整体优化的强劲引擎。随着任务清单的落地实施,一个衔接更顺畅、出行更高效的空铁联运新时代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