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90岁以上抗战老兵“上门义诊” 沈阳沈北新区这支医疗队暖人心窝
中新网辽宁新闻7月10日电(记者赵桂华)八一建军节前夕,沈阳市沈北新区的一支特殊的医疗队伍悄然穿行于辽河畔。听诊器、B超探头、血压计取代了钢枪弹药——这一次,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与区中心医院联合组成的医疗队,敲开了全区11位90岁以上抗战老兵的家门。
“我们区中心医院是沈阳北部退役军人总院,今天跟随退役军人事务局来为抗战老兵进行体检,今天我们派出了超声科、心电科、老年病科、内科等医生过来为老人做全面体检,希望我们心中敬重的老英雄健康长寿……沈北新区中心医院党委书记李文梓说。
“胆总管宽,需排除异常。”“心电图显示房颤伴心肌缺血,建议药物调整……”在黄家街道97岁的何明全家,李玉医生们严谨而温情的低语中,历史的碎片与生命的体征交织碰撞。
在道义街道,当听诊器贴上胸膛的瞬间,百岁老兵郭平友的嘴角微微抽动。这位曾在抗美援朝战场用牙齿咬住断裂电话线、以血肉之躯维系通讯畅通的老英雄,此刻心率54次。他右侧肋下的疼痛,是朝鲜战场上炮弹片留给他的终身记忆,无声诉说着那一段烽火岁月。
在张殿文老人家中,95岁的他对当年游击战的记忆清晰如昨:“康平、法库、辽中、新民……仗都打过!”儿媳何静环看着医生们忙碌的身影感慨:“到家服务太好了!老人走路费劲,一个人带他去医院办不到。”
94岁的舒立成掀起衣襟配合彩超检查,右侧肋下赫然一道10多厘米长伤疤。面对医生询问,老人平静作答:“炮弹崩的。”当被问及“当兵为啥”,他眼中亮起光芒:“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这精神要一辈辈传下去啊!”
看着白衣卫士为95岁的蒋殿发检查身体,老伴孙玉琴拉着医生的手连连感叹:“这社会,做梦都想不到这么好!”体检车上装载的不仅是仪器,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国家承诺。
94岁的李维波已连续11年赴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迎接战友遗骸,累计迎回981位英灵。他轻抚着“胜利功勋荣誉章”说:“我得替那些回不来的战友,多看看这好光景。”这位曾参与击落美军王牌飞行员的老人,如今仍坚持义务作报告2000余场,让英雄记忆永不褪色。
在蝉声震耳的马刚村,97岁的徐庆文挺直183厘米的身躯,军人的英气犹存,服务站王大明耐心记录着老人讲述的检查结果。当王大明告知优抚金按时发放、医疗费能报销时,老人开怀大笑,身旁58岁的小儿子也乐得露出八颗大白牙:“是啊,一直没忘记我们啊!”
“抗战老兵是我们心中的英雄。组织上门义诊,就是帮助他们解决体弱多病、出行不便这些实际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全社会对他们的尊崇和关爱……”沈北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曹海林说。从百岁郭平友四代从军的忠勇家谱,到李维波跨越世纪的战友情深;从舒立成“为后人传精神”的殷切期盼,到徐庆文父子相视而笑的温暖瞬间——这场特殊的“门诊”丈量着英雄暮年的生命刻度,更延续着融入民族血脉的精神基因。
经过细致的身体检查后,医生们还会为老兵们提供专业的诊疗建议。当体检设备收起,一份份健康档案在夏日的蝉鸣声中合拢。这些曾用青春守卫山河的老兵们,终在白发之年,等来了整个社会俯身倾听心跳的温柔回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