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站新老交棒 路网升级“接力”新征程
6月30日,随着K7522次列车驶离老通化站,这座承载着88年厚重记忆的车站圆满完成历史使命。同一时刻,建筑面积近3万平的新通化站接棒启航。新旧交替间,不仅是铁路枢纽的迭代升级,更吹响了沈佳高铁沈白段(以下简称沈白高铁)开通倒计时的号角,铁路正以“钢铁动脉”为区域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新通化站的启用,是以“硬基建”赋能“新发展”的务实答卷。铁路部门顺应城市发展与铁路运输需求升级,科学谋划站房升级,新站候车容量是老站的4倍,6站台14条线路的规模大幅提升运输效率。智能检票闸机、刷脸进站系统等科技元素的融入,以及高铁普速一体化设计,不仅让旅客出行更便捷,更构建起高效运转的交通枢纽。这种升级通过基础设施的迭代,降低区域物流成本,提升城市竞争力,为通化区域吸引产业投资、促进资源流通筑牢根基,以硬件升级为引,激活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
沈白高铁开通倒计时,是以“黄金通道”激活“东北振兴”的关键引擎。这条全长约43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动脉,将沈阳、通化、长白山等5个地市(州)纳入“2小时经济圈”,其意义远超物理距离的缩短。沈白高铁开通后,沈阳的产业优势、长白山的旅游资源、通化的区位潜力将实现高效串联,形成“产业协同 + 文旅融合”的振兴闭环。时空距离的压缩,将加速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聚与扩散,让沿线城市在东北振兴的棋局中找到新落点,开拓区域协同发展新境界。
全国铁路网的延伸,是以“钢铁脉络”畅通“经济循环”的生动实践。2024年8506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42个新开通项目,展现出铁路部门服务国家战略的担当。无论是郑渝高铁襄万段带动沿线农产品“出山”,还是中老铁路促进跨境贸易繁荣,铁路始终以网络布局优化经济版图。新通化站与沈白高铁的建设,正是铁路建设发展的生动写照。通过完善铁路网络,打通区域发展节点,铁路部门正在构建以交通为基础的经济生态圈,为东北振兴、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新老通化站的接力,是铁路服务国家发展的情景写真。从老站见证的百年变迁,到新站承载的时代使命,铁路系统始终以“国之重器”的自觉,主动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创新服务模式。随着沈白高铁的开通临近,这条钢铁动脉将持续释放运输效能,为区域振兴之路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