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慢行初心路 钢轨托底幸福程

本站 赵朴

  在大凉山腹地,一趟最低票价仅2元、逢站必停的5633/5634次慢火车,50年如一日穿行于崇山峻岭间。当高铁以风驰电掣之势书写时代速度,这样的“慢火车”却以独特的节奏,诠释着为民服务的厚重内涵——火车慢行初心路,钢轨托底幸福程。

  慢火车的“慢”,是对初心的坚守。从大凉山蜿蜒的山路,到东北林海雪原的小径,这些绿皮火车始终保持着亲民的票价,有的甚至几十年未曾涨价。最低2元的车票,让生活在偏远地区的百姓能够轻松承受出行成本。逢站必停的规则,无论站点多小、乘客多少,都不曾改变。这一停,停下的是对每一位乘客的尊重与牵挂;这一慢,慢出的是“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它们如同一位位执着的“摆渡人”,载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沿着初心之路缓缓前行,从未偏离方向。

  钢轨铺就的不仅是交通线路,更是百姓的幸福依靠。在大凉山,慢火车是村民们的“致富专列”。过去,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村民们辛苦种植的土豆、核桃、花椒等农产品难以运出大山,丰收却不增收成为常态。如今,慢火车的车厢变身“移动集市”,村民们将自家的农产品带上火车售卖,不仅解决了销售难题,还拓宽了增收渠道。阿依阿呷一家靠着慢火车卖山货,日子越过越红火。在长白山区,梅集线慢火车的“列车大集”也热闹非凡。村民们带着自家的山珍、手工制品上车,与乘客们交易,欢声笑语回荡在车厢内。慢火车用钢铁的脊梁,稳稳托举起百姓的致富梦,让幸福的种子在钢轨延伸的地方生根发芽。

  慢火车更是孩子们的“求学之路”。在山区,许多孩子上学路途遥远,慢火车为他们提供了安全、便捷且经济的出行方式。车厢内,孩子们认真写作业、复习功课的场景屡见不鲜。大凉山喜德瓦尔学校的学生阿的阿各,每周都乘坐慢火车往返家校。在慢火车上,他不仅能安心学习,还能与小伙伴们交流分享,这段旅程成为他成长中难忘的记忆。慢火车如同知识的“传送带”,承载着孩子们的梦想,助力他们驶向更广阔的天地,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注入希望。

  从大凉山的“移动集市”到沈铁长白山的“列车大集”,从村民的致富梦想到学子的求学渴望,慢火车始终以不变的初心,丈量着民生的温度。它让我们看到,在追求高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对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群体的关怀从未缺席。这条用钢铁与温情铺就的幸福之路,载着万千期许,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