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深山筑堡垒 初心如炬映征途

本站 李佳玲 徐贵斌

  在辽东山脉层峦叠嶂的腹地深处,通灌铁路蜿蜒穿行。每当暮色四合,或是风雪肆虐之时,五女山车站那一点灯火,便成了方圆百里最坚韧的守望。这座距本溪市区200多公里的四等小站,如同嵌在群山褶皱里的“钢铁堡垒”,默默守护着铁路大动脉的安全畅通。作为本溪车务段最偏远的站点之一,它不仅是一个车站,更是通灌线上6个中间站应急处置的“神经中枢”、除雪保畅的“前沿阵地”、物资中转的“生命驿站”。在这片寂静而坚韧的土地上,站长兼党支部书记陈晓东,已深深扎下根须,度过了五年寒暑。他以党建为舵,以实干为桨,在这片偏远的土壤里,精心描绘着一幅党群同心、砥砺奋进的动人画卷。

  党建领航:深山小站里的“思想灯塔”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这个深山小站的“领头雁”,陈晓东深知,要让这个“堡垒”坚不可摧,核心在党。他坚信,再偏远的角落,党的旗帜也要高高飘扬,党的理论也要落地生根。他把党建工作当作凝聚人心、点燃激情的“红色引擎”。每月一次的“主题党日”,不再只是会议室里的文件宣读。陈晓东会早早生好炉火(或打开暖风),招呼党员们围坐一圈。没有高深莫测的理论堆砌,他用身边人、身边事,把大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讲。“看看咱们上次处理的设备隐患,这不就是‘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吗?”他这样解读安全要求。讲台上,他结合着车站每日的调车作业、设备巡检、风雪应对,将党的二十大擘画的蓝图,转化为小站里一个个保安全、促生产的具体行动指南:“安全就是最大的政治,畅通就是我们的使命。”

  变化悄然发生。过去略显沉闷的“三会一课”,如今成了党员们汲取力量的“思想加油站”。曾经在全段党建考评中垫底(第17名)的五女山党支部,硬是在陈晓东的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跃升到了第4名的位置。这数字背后,是深山小站里悄然点亮的思想之光。

  情系职工:风雪驿站里的“暖心炉火”

  “职工的小事,就是支部的大事。”这是陈晓东常挂在嘴边的话。五女山车站的职工,每班次都要在站上坚守多日,通勤不便,生活单调。陈晓东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把改善职工生活条件,当作一项沉甸甸的“暖心工程”。舌尖上的“家”味道:他四处奔走,把小食堂“升级换代”。崭新的灶具、干净的碗柜、丰富的食材,让锅勺的碰撞声都透着股热乎劲儿。“站长,这红烧肉味儿,跟我媳妇儿做的一样!”职工老李端着碗,笑得满足。饭菜飘香,暖了胃,更暖了心。

  疲惫后的“避风港”:曾经逼仄昏暗的浴池,变得宽敞明亮,热水充足;吱呀作响的旧床铺,换成了结实舒适的新床具。下夜班的职工,拖着疲惫的身子钻进温暖的水流,躺进松软的被褥,一声满足的喟叹,是对“港湾”最好的注解。

  “菜园子”的烟火气:车站后面,一片小小的菜园是陈晓东带领大家开垦的“自留地”。春天播种,夏日耕耘,秋天收获。青翠的黄瓜、红彤彤的西红柿、饱满的豆角……从“菜园子”直接到“菜盘子”,吃着自己种的菜,那份清甜里,更有“家”的味道和集体的温暖。“以前一提要来五女山上班,心里就发怵。现在?嘿,倒有点舍不得走了。”职工小张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大家的心声。陈晓东的心还细着呢。他设立了“有事码上说”平台,职工的烦心事、挠头事,扫码就能直达他这里。他还定期找人“唠嗑”,小宿舍、值班室、甚至巡线路上,都是他倾听的场所。一桩桩,一件件,党组织的关怀如同涓涓细流,浸润到每个角落。这个偏远的深山小站,真正成了职工们风雪旅途中的“温馨驿站”。

  育才赋能:青涩“菜鸟”的“点灯人”

  车站来了几个刚毕业的“小年轻”,面对复杂的行车规章和冰冷的设备,眼神里满是懵懂和紧张。“都是好苗子,得带出来!”陈晓东主动当起了他们的“导师”。他敏锐地抓住段里“青工技能竞赛”的契机,为这群“菜鸟”量身定制了“理论+实操+实战”的“魔鬼训练营”。理论课堂:他放弃宝贵的休息时间,在站长室的小灯下,对着厚厚的规章,一点一点给青工“开小灶”,掰开揉碎地讲原理、讲案例。

  实操练兵:作业间隙,站场成了训练场。“假设现在下行线信号故障,模拟办理闭塞!”陈晓东一声令下,演练开始。寒风里、烈日下,他带着年轻人在现场一遍遍“磨”标准动作、“抠”作业细节,手把手地教,不厌其烦地讲。实战检验:每一次真实的设备检查、每一次非正常情况的应急处置,都是最好的考场。陈晓东默默站在一旁,观察、指导,关键时刻才出手。

  汗水浇灌,终见花开。当竞赛成绩公布,五女山车站派出的3名青工全部闯入决赛,实现了车站技能竞赛历史上的“零的突破”!喜讯传来,小伙子们激动地抱在一起,陈晓东站在一旁,眼角含笑,那笑容里有欣慰,更有对未来的期许。他点燃的不仅是技能之光,更是年轻一代扎根深山、奉献铁路的希望之火。

  坚守底线:钢铁动脉上的“安全哨兵”

  “安全是车站的命脉,守纪是职工的底线,落标是干部的天职。”这句被陈晓东念成“安全经”的话,深深烙在每个五女山车站职工的心上。

  党员织就“安全网”:他创新性地将党员责任区打造成严密的“安全网格”。每个关键岗位都由一名党员骨干负责,如同一个个“安全哨兵”。每日雷打不动的“三查三看”(查隐患、查纪律、查标准,看设备、看流程、看状态),让安全责任像钢轨一样,一寸寸压实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党员胸前的徽章,在作业现场熠熠生辉。

  未“雪”绸缪保畅通:深谙辽东山区冬季大雪封山的厉害,陈晓东总是早早行动。秋意正浓时,他就带领职工清点、补充、储备除雪物资,铁锹、扫帚、融雪剂堆满了库房。寒风初起,刺耳的警报拉响,“抗冰雪保畅通”实战演练随即展开。风雪中,他带头挥舞铁锹,身影与职工们融为一体,口号声、铁锹撞击钢轨声、风声交织在一起,汇成守护畅通的最强音。正是这份未雨绸缪的坚守,确保了每一次风雪来袭时,这条深山里的钢铁动脉都能畅通无阻。

  安全天数,无声地诉说着坚守的价值。在陈晓东的带领下,五女山车站的安全纪录不断刷新。连续四年荣获段“先进班组”称号,2024年更是摘得集团公司“先进班组”的桂冠!这枚沉甸甸的奖牌,是对他们日复一日、一丝不苟守护安全的最佳褒奖,也让五女山车站成为了通灌线上名副其实、令人信服的“安全标杆”。

  初心如磐:深山里的“忠诚守望者”

  晨光熹微,他第一个出现在站场巡视;暮色四合,他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最后。酷暑,汗水浸透了他的路服;严冬,寒风在他脸上刻下印记。春秋更迭,山间草木荣枯五载,唯有陈晓东守护小站、守护安全的初心,坚如磐石,从未改变。

  他用五年两千多个日夜的无声坚守,在群山环抱的偏远小站,筑起了一座坚不可摧的“红色堡垒”。他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行动,在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岗位上,诠释着铁路人的责任与担当。

  在职工心里,他是遇到困难时最可靠的“主心骨”;在党员队伍中,他是带领大家冲锋在前的“领头雁”。他,更是新时代万千铁路人的缩影——用无声的忠诚与滚烫的奉献,在寂静的深山里,谱写着一曲荡气回肠的赞歌。

  如今,在陈晓东的带领下,五女山车站的党员群众,正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在服务铁路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征途上,勇毅前行。那面鲜红的党旗,在辽东群山深处、在通灌铁道线上,始终迎风猎猎,高高飘扬!它无声地宣告:堡垒,扎根于此;初心,照亮征途!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