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通化站启航赋能区域发展 助力东北振兴
6月30日,K7522次列车缓缓驶离站台,为拥有88年历史的老通化站画上句号;与此同时,一座现代化的综合枢纽——新通化站正式启用。这不仅是铁路设施的迭代升级,更标志着沈白高铁开通进入倒计时,为东北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老通化站始建于1937年,曾是无数游子远行与归乡的情感纽带,见证了从硬板车票到无纸化出行的百年铁路变迁。然而,随着城市发展,老站设施已难以满足现代出行需求。新建通化站以3万平方米体量、6站台14线的规模崛起,成为吉林东南部最大铁路枢纽,候车容量达1500人,运力提升至老站的4倍以上。更引人注目的是其“智慧内核”,无感刷脸进站、AR虚拟导航、AI能耗管理系统,使安检效率提升50%,照明节电超30%,旅客从“排队候车”迈入“无感通行”时代。
新通化站的超前布局,体现了“站城融合”的深意。其采用“高铁+普速+公交+客运”一体化设计,协调每日200班次公交接驳,实现普速与高铁“零换乘”。这一模式正契合沈白高铁价值:它以高铁为针,串联起沈阳、抚顺、长白山等旅游资源,拉通东北“高铁城市群”。据预测,高铁开通将加速冰雪旅游、康养产业升级,推动沿线融入“一带一路”与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新时代东北振兴提供核心支撑。
同时,作为东北东部快速铁路的关键一环,即将开通运营的沈白高铁全长43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贯穿辽吉5个地市(州),设10座车站。全线桥隧比高达77%,85座隧道与175座桥梁攻克了长白山脉的地形屏障。通车后,北京至长白山时间将压缩至4小时14分,沈阳至长白山仅需1小时40分,较目前节省约2小时。这条“钢铁动脉”将终结通化、白山不通高铁的历史,使通化从“交通末梢”跃升为连接京津冀的枢纽节点。
新通化站的灯光已然亮起。当高铁呼啸驶入站台,缩短的不仅是时空距离,更是一个区域打破桎梏、拥抱开放的决心。沈白高铁的倒计时,正是东北振兴的进行时,铁路部门以轨为笔,重绘山河经济版图;以速度为翼,托起黑土地复兴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