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铁路风景】剪纸评论:轨接欧亚货通天下,钢铁驼队铺就丝路繁华

剪纸作者:金亮
近日,汽笛长鸣,满载家用电器的75052次中欧班列从青岛胶州站启程,向着莫斯科飞驰而去。这列承载着中国制造的钢铁驼队,不仅见证了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的重要时刻,更在亚欧大陆间铺就了一条联通古今的繁华大道,让内陆腹地变为开放前沿,助力中国制造走向全球市场。
三通道织密物流网络,多口岸货物量增长迅速。近年来,中欧班列通道网络实现“全域互联”的质变。国内西、中、东三条通道构建起贯通亚欧的立体运输网,128个国内开行城市与欧亚大陆超300个城市形成物流互联,口岸枢纽经过改造,通行能力大幅提升。智能装备应用使接发列车效率翻倍,中蒙轨距换装等难题被有效破解。随着亚欧大陆通过铁轨紧密相连,地理距离对贸易的限制被逐步打破,内陆城市借助班列网络大幅提升物流效率,开放带来的红利正从沿海向内陆均衡扩散。如今,中欧班列早已不再是单纯的运输工具,而是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强劲发展动力。
全链条提高服务能力,货物运输结构向好向优。中欧班列服务能力实现从"基础运输"到"供应链赋能"的跨越式升级。常态化运行的全程时刻表班列构建起"铁路快递"时效体系,运行效率较传统模式显著提升,货物价值实现大幅增长。货物品类完成"全品类覆盖"的蜕变,不仅攻克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运输难题,更形成覆盖53个门类的多元化运输体系,汽车汽配、电子电气等高附加值货物占比实现质的突破,中欧班列成为展示中国制造业升级的"移动展厅",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提供了高效的物流运输方案,彰显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枢纽价值。
经贸往来架起双向市场,经济流动激活发展动能。中欧班列的国际辐射效应正从"物流通道"向"发展引擎"深度进化。中欧班列构建的"双向市场"打破了传统贸易的单向输出模式,让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同时,也通过进口优质商品反哺国内市场升级,形成开放型经济的良性循环。这种以物流促贸易,贸易促进产业发展的路径,正是中欧班列对"一带一路"建设最生动的实践诠释。
中欧班列以"钢铁驼队"般的坚韧,在亚欧大陆间铺就宽广的金色大道,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铁"力量,在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中发挥重要作用,书写着新时代的丝路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