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铁路风景】草原上升起温暖炊烟

本站 赵川尹晨曦 张向春 唐有伟

  夏日的锡林郭勒草原,绿浪翻滚,阳光炽烈。6月12日中午,刚结束作业的霍林郭勒运营维修段电厂站调车长田宗杰推开食堂门,饭菜香气和空调凉风扑面而来。田宗杰拿起餐桌上的西瓜,咬了一口:“真甜!”他的脸上绽放出满意的笑容。

  职工幸福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霍林郭勒运营维修段聚焦职工所需所盼,从舌尖入手,向心头发力,把职工关心的“食”事办好,让职工收获满满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凝聚起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全面升级打造“安心驿站”

  沿着蜿蜒的铁路线溯寻,霍林郭勒运营维修段管内的珠斯花、双泡子、毛告吐、农乃庙、电厂等车站像珍珠般散落在广袤的内蒙古大草原上。它们有的深居草原腹地,有的扼守着运输的咽喉要道。

  “咱们这个车站方圆几十里不见人烟,食堂就是全站十多个兄弟最重要的‘能量补给站’。”扎布其尔站站长郑波对此深有感触。

  在这些像“孤岛”一样的车站里,要想让职工们吃得好,可不是件容易事。这个段从硬件提质改造入手,不断改善就餐环境、更新设备设施、严格后厨管理,精心打造温馨、舒适、干净的用餐环境。

  珠斯花站是通霍线上的一个二等站,食堂每天有120余名职工用餐。今年初,该段对车站食堂进行了全面升级。如今,食堂内不锈钢灶台锃亮,保鲜柜、消毒设备一应俱全。冬日飘雪时,窗外是银装素裹的草原,室内灯光温暖,整洁的餐桌透着温馨。

  “职工都说,甭管外头风雪多大,推门进食堂的时候,心里头就暖和了!”看着职工们吃得香,珠斯花站站长孙维露出欣慰的笑容。

  6月11日,双泡子站食堂的厨师正制作着饭食,个个手法娴熟、游刃有余。

  在对食堂进行升级改造的过程中,这个段将食品安全放在首位,规范食材选购管理,优化食材处理流程,精选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并根据各站实际情况精心制订配送方案,让新鲜菜品能以最快速度穿越茫茫草原,送到车站食堂后厨。

  舒心滋味助力“充电续航”

  晚餐时分,一碗热气腾腾的热汤面、几道清爽开胃的小菜,为辛劳一天的毛告吐站职工拂去疲惫。

  营养均衡的餐食既能提供充足的能量补给,又能有效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霍林郭勒运营维修段定期开展食堂满意度调查,统计职工喜爱的菜品和口味偏好,组织各站食堂精心调整菜谱,注重荤素搭配,让伙食更合职工心意。

  他们还根据季节变化推出应季菜品。考虑到草原的冬天寒冷漫长,各站食堂特意准备了多种高热量、能御寒的菜肴:冒着热气的牛肉萝卜汤、香浓顶饱的羊杂汤……吃下去,从胃里暖到心里。

  电厂站是巴珠线上的一个偏远小站,每年承担约600万吨的电煤运输任务。为做好后勤保障,站长吴安与职工逐一交流,征询关于菜品选择、口味偏好、烹饪方式等方面的意见。这位来自四川的站长,不仅日常为大家烹饪美味川菜,还组织职工自学各地菜肴的做法。在他的带动下,职工们纷纷“露一手”,食堂成了大家交流厨艺、分享美味的舞台。

  这个段在管内二、三等站执行“点餐制”和“报餐制”,食堂根据职工点餐情况进行菜品选择,车站值班干部把当日食堂的菜品拍成照片或者视频,发到报餐微信群。这些“草原铁路美食实拍”让职工提前了解当日菜品,实现“所见即所得”的透明供餐模式。

  不仅如此,食堂还会根据报餐情况安排采购计划,定期将点菜量较少的菜品“末位淘汰”。如今,报餐微信群已经成为食堂和职工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

  真情入餐升腾“家园温度”

  一餐一饭看似简单,在茫茫草原上却因为严寒和偏远而变得不平常。很多时候,铁路通勤车就是沿线车站生活物资补给的唯一通道。

  自2020年起,该段成立党员“配送服务队”,每天完成接单、采购、封装、送单等工作,风雨无阻做好各站日常生产生活物资的配送补给工作,被大家称为草原上的“外卖骑手”。

  此外,该段还为各站食堂配备了保温箱、保温饭盒,保证因工作错过饭点的职工能吃上热乎的饭菜。

  珠斯花站上行助理室离车站主楼较远,职工交接班回来总赶不上饭点;调车组职工也经常因为冬季除雪、夏季防洪等情况遇到同样的问题。为此,车站提前统计需要留饭人数,由厨师把饭菜装进保温餐盒,保证职工回来饭菜还是热乎乎的。

  舍伯吐站是通霍线上的四等站,每日就餐人数只有6到8人。该段工会把职工代表一句“冬天要是能吃顿热乎火锅该多好”的念叨记在了心里。没多久,一口铜火锅就在站里落了户。风雪夜里,职工们围着炉子,涮着肉片,欢声笑语在小食堂里回荡。

  炊烟起处,心安之所。透过一扇扇温暖的食堂窗户,能看到餐桌上热腾腾的饺子、职工手中的香浓羊汤、咕噜冒泡的铜火锅……这些暖胃暖心瞬间,是草原上动人的画面。一餐一饭,让职工感受到满满的幸福,也激发出草原铁路人坚守岗位、保障安全的不竭热情。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