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铁路风景】从二十五载护送路看国铁的温度与担当

本站 孙慧英 林杨

  6月10日,大连北站,G8047次高铁列车载着138名新疆高中班师生缓缓驶出站台。这看似平常的一幕,背后却是沈阳铁路二十五载如一日的坚守与付出。当汽笛长鸣,我们听到的不仅是一列火车的出发信号,更是“人民铁路为人民”庄严承诺的生动实践。

  自2000年辽宁实施援疆教育项目以来,一代代新疆学子在大连求学。二十五年来,从最初的普通列车到如今的高铁动车,从人工售票窗口到电子客票系统,铁路运输方式日新月异,但对新疆学子的服务初心始终未变。沈阳铁路大连站主动对接学校,开设学生售票专口,为新疆学子们开辟“绿色通道”和候车专区,全程引导帮扶。用这些看似细微的服务举措,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学生返乡返校运输保障体系。这是铁路对特殊群体需求的精准把握,更是以行动促进民族团结的深刻践行。

  二十五年,铁路对新疆学子的“护送”服务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在铁路运输高度复杂、动态变化的系统中,保持如此长期的服务稳定性,绝非易事。这背后是无数铁路职工日复一日的坚守,是一套成熟完善的服务机制在支撑,更是一种将服务承诺转化为行动的深刻的体现。“二十五年如一日的温暖从未改变”,这句新疆教师的肺腹之立,不仅是对铁路服务的认可,更是对铁路优质服务的高度肯定。

  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中国铁路始终承担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的重要使命。在青藏铁路建设中克服高寒缺氧挑战,在川藏铁路规划中攻克地质难题,在边疆地区持续开行公益性“慢火车”……这些与都体现了铁路部门将社会效益置于经济效益之上的价值追求。二十五年来辽宁开始接收新疆高中班学生至今的这段旅程,书写了一部民族团结进步的动人篇章。促成民族团结,中国铁路不仅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推动者。中国铁路不仅有世界领先的技术,更有温暖人心的服务温度。当一列列火车穿梭在祖国大地上,它们运送的不仅是旅客和货物,更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希望与未来。

  汽笛声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新疆学子的归乡之路,更是一条连接内地与边疆、现在与未来的团结之路、希望之路。这条路上,中国铁路正以它特有的方式,书写着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的壮丽篇章。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