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铁路风景】专用线上的“拼命三郎”

本站 赵淼 杜剑飞

  “道岔对北货场5道开通,大门开启锁闭良好,车辆线路检查完毕,没有脱轨器,一车一闸,装卸机具停止作业,货物没有侵线。”北货场专用线旁,9调调车长邱利手持对讲机,与同组连结员完成最后一项检查确认。这位身形干练的“老将”,在铁轨纵横的作业场上,以精确的指令和雷厉风行的作风,勾勒出铁路调车人的责任与担当。

  今年52岁的邱利,是下行运转车间二班9调的调车长。他所在的调车组肩负着车站与专用线间取送车、站内不同场区之间转场作业的重要任务,每当驼峰解体和峰尾编组作业繁忙时也会去支援,堪称运转车间的“机动部队”。邱利的岗位工作节奏快、任务重,日均步行超两万步,穿梭于钢铁长龙之间,被大家形象地形容为“拼命三郎”,而他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这个称号背后的责任与付出。

  回溯邱利的成长轨迹,堪称一部奋斗者的进阶史。学校毕业后初入运转车间,面对制动员岗位的挑战,他以“钉子精神”扎根现场。晨曦微露时已在站场熟悉设备,夜幕降临时仍在研读规章手册,每一次作业都当作学习和积累经验的机会,在自己的《调车日志》中认真总结每一个场地的操作环节要点和注意事项。就这样,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他便将复杂的站场布局、设备参数烂熟于心,从“新手小白”蜕变为“业务大拿”。“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只有在现场自己独立的操作一遍,反过来对课堂讲的理论才能理解的更透彻。”这是邱利回顾自己成长经历时常提到的感慨。此后五年,他以破竹之势完成从制动员、连结员到调车长的跨越,成为车站最年轻的调车长。

  在本月开展的专用线检查专项整治行动中,邱利所带领的9调成为车间“模范调车组”。面对北货场、预制厂、焊轨等错综复杂的环境,邱利总结出“一看二核三查”工作法:看道岔开通方向、核对停留车止轮状态、查装卸机具是否停止作业。“专用线看似大同小异,实则暗藏玄机。”邱利常对组内新职强调,“和北货场相比,焊轨厂没有股道表示器,大门前的道岔需来回扳动两次,确认开通方向正确并且尖轨与基本轨密贴才行,这些细节要用心留意。”在一次专用线送车作业止轮时,新职韩建旋转NSW手闸后,正准备从车组间出来进行下一步流程时,邱利敏锐地发现并迅速指出其止轮作业遗漏的关键环节:“打好手闸后必须检查闸链子松紧状态,闸链子只有绷的紧紧的,闸瓦才能与车轮踏面密贴,咱们的防溜工作才是合格的。”正是这份“锱铢必较”的严谨,让9调在每个月的安全考核中始终名列前茅。

  在邱利心中,个人的成长从来不是终点。作为调车组的“领头羊”,他将“传帮带”视为使命。面对新职徒弟,他独创“场景教学法”:在北货场讲解股道表示器的联动原理,在焊轨厂大门前现场演示道岔密贴检查的标准动作,将晦涩难懂的规章化作生动的实践课堂。邱利常说:“咱们专用线调车讲究的是团队协作,每个连结员都是不可或缺的顶梁柱。”在他的带领下,9调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凡是在9调工作过的组员均已成长为车间的技术骨干,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

  钢轨延伸处,是邱利坚守的阵地;汽笛长鸣时,是他与安全的约定。从初出茅庐的制动员到独当一面的调车长,他用三十年光阴在铁轨上镌刻奋斗的足迹。在邱利眼中,荣誉只代表过去,责任与担当才是永恒的追求。随着车站CIPS系统的升级改造,调车作业的技术和要求也在持续更新。邱利表示将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铁路运输工作的需要,依然保持“满场飞奔”的姿态,以匠心守护每一次调车作业,用传承点亮铁路事业的未来之路。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