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铁路风景】钢铁驼队驰骋新丝路

本站 齐媛

  6月10日,青岛胶州站汽笛长鸣,75052次中欧班列如钢铁游龙般启程,宣告这条连接东西方的大动脉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十数万列车轮飞旋,不仅卷起了4500亿美元货值的磅礴经济浪潮,更以稳定可靠的姿态,在亚欧大陆铺展出一幅崭新丝路通途图景。

  昔日丝绸之路上,驼铃声声绵延万里;今日中欧班列,则以西、中、东三条国内通道精准吸纳八方货源,在境外形成北中南三线并行之势。中国东北部进出口岸正为中欧班列注入强劲动能。作为东北亚开放枢纽,大连港已发展为海铁联运支点,28条图定班列线路如放射状连接欧亚腹地;百年口岸绥芬河经扩能改造后通行能力倍增,成为贸易的黄金通道;新投用的同江北口岸更如一把钥匙,开启了黑龙江大桥铁路运输新纪元。

  这些口岸的协同发力,使东北地区从传统“末梢”跃升为联通亚的国际物流前沿。同步开辟入欧新径路,“畅通高效、多向延伸、海陆互联”的格局豁然开朗。128个中国城市为起点,班列足迹已覆盖26个欧洲国家229个城市及11个亚洲国家逾百城市。

  而在海铁联运的广阔舞台上,从波罗的海、里海、黑海的新航迹,到与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及沿海港口的无隙衔接,更有大连、青岛等28条图定海铁班列线路如交响乐般奏响。相较于传统海运和空运,铁路运输以时效稳定、成本均衡的优势,成为连接亚欧的“黄金通道”。

  从东北的重工业及汽车产品到京津冀地区的棉纺轻工业,从长三角的智能家电到成渝地区的电子设备,从华北的机械装备到西北的新能源产品,日均43列班列将“中国制造”高效输送至欧洲市场,返程班列载回的汽车零部件、精密仪器、农产品等商品,则凸显了中欧产业链的互补性,中欧班列的稳定开行成为保障国际供应链安全的“压舱石”。

  钢铁巨龙日夜不息,11万列并非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在合作共赢旗帜的引领下,这支纵横亚欧的钢铁驼队,既肩负着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时代重托,亦承载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千年愿景。它驶向的不仅是远方的货站与市场,更是文明互鉴的辽阔未来——那钢铁轮轨延伸之处,即是人类携手共进的无疆通途。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