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铁路风景】银发专列:载着夕阳红驶向“诗与远方”

本站 李明洋

  从2023年5月首趟列车开行至今,国铁沈阳局累计开行银发旅游列车突破350列,运输旅客11万人次。这组数据的背后,是铁路部门对银发经济的精准把握,是对老年群体出行需求的深度回应,更是用“慢节奏、暖服务、深融合”勾勒出的幸福晚年图景。

  精准设计,让旅程节奏踩在老年群体的心坎上。“景点安排不赶时间,车上还配有血压仪等医疗器具,我们出行很安心。”一位老年旅客对Y464次“沈铁假日号”的评价,道破了银发旅游专列最核心的竞争力——精准对接需求的产品设计。铁路部门深入老年群体聚集地,通过问卷调研、产品路演等方式“量体裁衣”,发现老年人更青睐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结合的线路。于是,长白山“雪国专列”将民族风情与冰雪景观融合,“阿尔山号”把草原风光和地域文化串联,让旅程不仅是看风景,更是文化体验。

  “慢节奏”成为银发专列设计的灵魂。白天停靠深度游览,夜晚行进中休憩,“一觉醒来便是新风景”的安排,完美契合老年人的身体特点。“自选游”模式让旅客能灵活分区分段安排行程,“旅游专列+跨境列车”产品则圆了不少老人的出国梦。这种“以乘客需求为圆心”的设计逻辑,打破了传统旅游的赶场模式,让老年群体真正在旅途中找到“慢下来”的舒适感。

  安全护航,适老化改造里的温情密码。走进长春至深圳的银发旅游专列,铺位旁的起卧扶手、卫生间的SOS紧急呼叫器、茶几下方的双USB充电接口等细节,处处透着“适老”的巧思。将餐车改为自助餐厅,提供低脂低盐餐食并标注卡路里,乘务员推荐“清淡软烂”的荠菜豆腐羹……这些看似细微的改动,实则是对老年群体生活习惯的深度尊重。同时,每趟列车配备随车医务人员,部分列车还配有健康监测手环、AED等设备,乘务人员定期接受急救培训。在沈阳至乌鲁木齐的列车上,乘务员为高血压旅客测量血压并细心叮嘱的场景,正是“全程健康守护”的缩影。这种从硬件改造到服务升级的全方位适老化设计,让老年旅客的出行不再是“冒险”,而是有温度的陪伴。

  经济赋能,车轮转动激活银发经济新蓝海。银发旅游专列的意义,远不止于满足老年群体的出游需求。它像一条流动的经济纽带,串联起沿线旅游公司、景点景区、酒店饭店,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催化剂”。铁路部门推出的酒店景区消费折扣、团体票价优惠等举措,不仅让利于民,更撬动了更大的市场需求,推动银发经济与文旅经济深度融合。当大连至海口的列车成为“候鸟式养老”的载体,当红色旅游专列上的“车厢微课堂”传播革命精神,铁路部门正以“交通+”的思维,为老年经济注入新的内涵。这种从“单一运输”到“综合服务”的转型,既拓展了铁路的服务边界,也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从精准设计的暖心旅程,到适老化改造的安全守护;从文化浸润的精神滋养,到经济赋能的区域联动,银发旅游专列不仅是交通工具的创新,更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生动实践。它让老年人在慢节奏中感受“诗与远方”,也让社会看到了银发经济的巨大潜力。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