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铁路风景】铁路发展新征程,民生经济双腾飞
在时代发展的宏大叙事里,交通作为经济命脉与民生纽带,始终占据着关键地位。铁路宛如钢铁巨龙,穿梭于广袤大地,以其强大的运力和高效的连接能力,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从旅客出行到货物运输,从国内流通到国际合作,铁路正以一系列创新举措和发展成果,书写着服务民生与经济发展的崭新篇章。
铁路客货运量的增长,是国家经济活力与人民出行需求的直观体现。2024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43.12亿人次,同比增长11.9%;货运总发送量完成51.75亿吨,同比增长2.8%。这一组组数据背后,是铁路部门不断优化运输组织、提升服务质量的成果。随着高铁网络的日益完善,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高效,铁路成为许多人中长途出行的首选。而货运量的增长,则反映了工业生产、贸易往来等经济活动的活跃,铁路作为物流大动脉,为各类物资的流通提供了坚实保障,有力支撑了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
中欧班列的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国际物流合作的典范。2025年6月,中欧班列历年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发送货值超4500亿美元。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运输组织、运输模式和通关便利化等多方面的创新。运输能力的提升和效率的提高,让中欧班列在国际物流市场中更具竞争力;创新运输模式,根据境内外运输组织特点提高最大编组辆数和牵引质量,进一步挖掘了运输潜力;而“数字口岸”系统的投用,则大幅提升了口岸通关效率,为中欧班列的稳定畅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银发旅游列车和“公转铁”运输等特色业务的开展,体现了铁路部门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和对社会责任的积极担当。沈阳铁路部门累计开行银发旅游列车350余列,运输旅客11万人次,通过深入老年群体聚集地调研,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满足了银发族的出游需求,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而沈铁大连铁路物流中心积极联合锦州港等单位,推进锦州港上水铜精矿“公转铁”运输,成功实现增收上量。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针对客户物流成本增加的问题,通过铁路、港口共同让利,保障客户综合物流成本零增长,稳定了货源,实现了多方共赢。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铁路部门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提升运输服务质量和效率,不断加强与国内外各方的合作,拓展业务领域,为服务民生、促进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已然成为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