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铁路风景】织密“防汛网” 筑牢“安全堤”
“防洪地段有少量积水,铁路路基无滑坡、接触网支柱未见沉降……”5月18日9时15分,在沈山线上行前卫站至高岭站152#支柱处,锦州供电段绥中供电车间安全员冉令超正领带领职工对沈山线接触网集团公司Ⅲ级防洪地段进行雨后特殊巡视,确保安全万无一失。随着汛期临近,这个段以“防、查、抢、练”四字方针为抓手,提前谋划、主动出击,多措并举筑牢供电设备汛期“安全堤”。
锦州供电段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防洪指挥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统筹推进任务部署,重点围绕气象预警发布、防洪应急响应、设备抢险恢复、人力物资调配等关键环节制定防汛抢险预案。各科室严格按职责落实责任,依据雨情动态实时调整应急方案,实行24小时专人值班与车间干部带班制度,健全汛情监测和信息传递机制,确保水情预报精准及时。通过安全生产例会,周、日交班会,推动干部职工全面掌握防汛要求,逐级压实岗位责任。坚决贯彻“防早、防细、防实”方针,构建动态巡查、快速响应、协同处置的闭环管理机制,对重点关键设备实施精准管控,切实提升防汛抢险工作质效。
针对管内防洪重点区段,这个段采用“人工+6C系统+无人机”巡检检测组合模式对供电设备展开拉网式排查。重点检查接触网支柱基础沉降、拉线锚栓、下锚补偿装置等设备关键部件,逐杆检查支柱避雷器状态、接地装置连接状态,并进行接地电阻测量,确保符合防雷标准。针对地形复杂区域及6C系统监测盲区内的设备,无人机通过搭载高分辨率摄像头与红外测温装置,开展全方位、无死角巡检,精准识别接触网设备腐蚀、绝缘老化等隐患,实时将数据回传,为应急抢修和风险防控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同时,强化汛期添乘检查机制,根据预警信息动态调整雨中、雨后添乘频次,严格落实“七必拦”制度,确保安全隐患早期发现、快速处置。
这个段组织各车间对变电所、分区亭的排水沟、电缆沟、集水井等设施进行全面疏通整修。重点对高岭变电所等三个所的排水沟清理淤积泥沙,在低洼处增设截水坎并加高防水抹面,有效防范雨水倒灌风险。针对电缆引入口、穿墙套管等渗水薄弱部位,采取混凝土封堵与增设防水挡板相结合的方式实施立体防护,同时在关键位置堆码沙袋形成双重保障。对主变压器、电压互感器等关键设备的避雷系统及接地装置开展全面检测,重点核查机构箱、端子箱的密封性能。同步启用所内高压间除湿设备运行,确保电气设备运行环境干燥。检查所亭围墙地基稳固性,对发现的地基松动部位及时采取混凝土灌注加固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为提升风险防控能力,这个段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和各设备管理车间与管内设备所在地方气象部门、防汛机构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实时监测汛期气象预报、降雨预警及铁路沿线河流流量、水库水位数据,同步开展防汛形势研判,精准制定应急处置预案,遇突发险情时迅速调集抢修力量。与此同时,组织各车间对防洪料具、机具和材料管理实行“清单化、流程化”管控,定期清点补充防洪物资与抢修工具包,确保储备状态完备、数量充足。要求预案启动后,提前将铁锹、土镐、编织袋、抢修器具及发电机组配备装车待命。严格核查通讯设备、视频摄录设备及照明设备的电量性能,做好雨天防水保障措施,为汛期供电安全提供切实保障。
5月22日19时,这个段安全生产指挥中心模拟接触网支柱倾斜、倾倒和牵引变电所、电力变配电所雨水倒灌等情况,确定应急响应等级,向全段各相关科室和车间下发防洪抢险演练命令。各科室、车间迅速联动,立即集结人员、整备料具,热备接触网作业车,赶赴抢修现场。演练紧扣应急照明接引、正杆器操作、临时支柱组立、倾斜支柱抢修恢复及供电中断和所亭排水、封堵等复杂场景进行模拟,有效检验了段和各车间的应急处置和协同配合能力,及时发现了各环节衔接和细节中存在的问题,聚焦实战需求,开展了一次全面练兵,为安全度汛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