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铁路风景】银发专列:为“流动的中国”谱写温情篇章
近日,随着一声清脆的汽笛声响起,在天山脚下,一列装饰着祥云图案的动车组飞驰而过,车窗内银发的游客们纷纷举起相机,竞相捕捉窗外飞逝的雪山与草原美景。这道令人动容的风景线——国铁沈阳局开行Y464次“银发”旅游列车缓缓驶离沈阳站,向着新疆进发,开启了一场专为老年旅客量身定制的西北风情之旅。
精心设计,提供“管家”服务。担当乘务的沈阳客运段列车员为老人细心调整行李架,在餐车休闲娱乐区配备了扑克牌等娱乐用品,精心设计餐食,为老人们提供营养均衡、清淡易消化的餐食,还会根据老人的口味偏好和健康需求进行调整,以及车厢内配备的全科医生,行程中安排的充足休息时间。这些细节背后,体现了公共服务体系从“标准化供给”向“精准化服务”的转变,每一个细节都彰显了制度设计的关怀。
领略风光,欣赏独特人文。旅客们可以漫步天山天池,欣赏湖水的静谧,穿梭于国际大巴扎,体验浓郁的异域风情,在塞里木湖,邂逅“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打卡霍尔果斯口岸,触摸国门的庄严,还能感受浩渺博斯腾湖、古朴喀什老城、炽热火焰山等沿途景点的美好。
打破传统,追求诗意生活。有人通过手机直播赛里木湖的晨光,有人利用航拍器记录喀纳斯湖的全貌。他们熟练操作智能设备的身姿,彻底打破了社会对老年群体的传统认知,数字化浪潮正在改变银发族的旅行方式。这些银发游客们,他们用现代科技记录下每一个美好瞬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年龄不是追求梦想的障碍,而是积累智慧和经验的宝贵财富。
当社会不再将老龄化视为负担,而是通过创新供给激发银发群体的需求,便催生了文旅康养融合的“新疆样本”。夕阳与朝阳在丝路画卷上交相辉映,见证了一个国家对“老有所乐”的庄严承诺,也展现了社会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爱。
当铁轨延伸至更遥远的地方,我们所见证的不仅是银发群体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气,更是在高质量发展中对每个生命阶段的深情关注。或许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画面:一群白发旅客在站台交换旅途中剪的窗花,相约下趟车去体验草原那达慕。他们不再是被社会“照顾”的对象,而是用脚步重新定义“年轻”——正如车厢里那句标语写的:“人生没有终点站,只有下一站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