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作战,开启高铁验收模式

本站 杨天陆 李娜 王亮

  5月9日,晨曦照耀着在建的沈白高铁,一眼望不到头的钢轨延伸至远方。在387公里处,走上来三个人。他们走走停停,时而掀开槽道盖板,把头深深探到槽道里面去查看缆线;时而打开电杆上的控制箱,四处检查。他们是沈阳通信段线路平推验收第四组组长田立峰、组员于涛和安全科工程师范志东。

  随着沈白高铁全线铺轨施工完成,留给线路验收检查的时间只有一个月,自5月6日始,四组以每天20公里的速度开启“连续作战模式”。他们负责检查通信线路建设情况,今天重点查看室外控制箱和缆线。田立峰望着远方对另两个人说:“今天的任务是验收387Km至松江河站区间,哥几个加把劲啊!”

  每遇到一个控制箱,田立峰都要掏出小钥匙,开箱仔细查看。“这里引上线保护不能用胶带,要用热可缩。”他简洁又不容质疑地说道。曾参与过哈大高铁、长吉高铁、吉图珲高铁和敦白高铁建设的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今沈白高铁联调联试,他主动请缨参加静态验收,承担起线路平推验收组组长的责任。手握验收项点清单,凭借丰富的经验,他无须对照便能发现问题。

  “老田,你来看看这里的线。”范志东掀起线路边槽道盖板,指着槽道里一捆通信线缆,发现了问题。

  “这里是得做防磨卡,开通后震动大,时间长了缆线会磨破皮。”

  “还有这里要密封处理,避免进雨水冬季发生冻害。”

  “全线不许有扎带,必须都是钢箍固定缆线,增加绑扎强度,确保无异物侵入钢轨,保障列车运行安全。”

  长白山巍巍林海边,延绵至远方的高架桥上,年逾五十的田立峰像个小学生一样,把验收清单放在膝盖上,认真记下发现的问题,待到晚上收工后,还要录入问题库,跟踪整改。

  三个人走走停停,一边检查一边记录,老田手里的记录多了起来。他眯起眼睛,干惯粗活的手在手机上笨拙地戳戳点点。他说:“线路四个组,倾向性问题和共性问题要发到群里,大家资源共享,保障建设质量。”

  走着走着,老田落后了。只听他对着手机笑着说:“今天这段有信号,昨天走十多公里隧道,你根本找不到我。”他追上检查队伍,说:“二组遇到特殊情况了,‘会诊’一下。”

  组员于涛是车间副主任,责任心很强,他走在钢轨旁,遇到杂物不时用脚攒一攒。他说:“开通前,这些纸壳板、树枝之类,都有专人清走,不给高铁运行遗留一丝隐患。

  夕阳西下,走了一天的检查组人员,腿脚不再像早晨一样轻便。夕阳的余晖洒在田立峰脸上,望着静立在线路旁高耸的通信铁塔和整洁的通信机房,他动情地说:“沈白高铁全长430.1公里,其中80公里处于原始森林中,咱们脚下这段高铁线路便是原始森林中的一段。想想旅客坐在车里,透过车窗欣赏眼前这片美景,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