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海峰:坚守西部的铁路物流人
提起侯海峰,在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通辽铁路物流中心也算小有名气。他是白音华铁路物流营业部沙尔塔拉环线的一名装卸值班员,家住通化,通勤里程达1000公里。他扎根西部毫无怨言,业务精、作风实、肯钻研,在装卸业务方面是大家公认的“行家里手”。
对于西部铁路,侯海峰有着特殊的感情。2007年,他主动申请投身西部铁路货运一线。在这里,他见识了“白毛风”、风沙弥漫、烈日高悬。从白音华到通化,单程通勤就要辗转一天一夜。孩子出生时,他正在岗位上监控装车安全;父母生病住院,他也因工作无法床前尽孝;每次与家人通电话,听到孩子稚嫩的声音喊着“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他的心中满是愧疚。同事劝他:离家这么远,申请往家跟前儿调动调动。他说:“都不在这里待,活谁干?”就是这么朴素的想法,让他在艰苦的西部地区一待就是十八年。
沙尔塔拉环线主要承担着煤炭运输任务,日均装车达275车。侯海峰深知,他的工作看似平凡,所做工作的背后关系国计民生,关系万家灯火。在电煤装车作业流程中,从前三检判定、装载质量卡控、后三检加固质量复检,他都会严格盯控细节,左手拿着锤子,右手拿着撬棍,不停地捶打着关闭不严的车门,每个班下来,微信步数都要达到3万步以上。
春运期间,为确保电煤运输安全,防止火煤上车,侯海峰每个班都要认真测量煤温。西部的冬天寒风凛冽,每一次呼吸都能感受到砂砾在鼻腔中摩擦,沙尘迷得人睁不开眼睛,衣服穿得再厚瞬间都会被寒风打透,行走蹒跚跋涉般艰难。他深知保证安全就是保民生。所以,无论环境多恶劣,电煤装车的每个环节都是慎之又慎。工友们都说,只要有他在,总能保质保量完成装车任务。
他有着丰富的现场经验,能熟练掌握各种物流机械操作流程和技能,能够准确地判断货物的性质变化和特点,采取最合理装载,确保最大限度提高装车效率。针对煤质变化易发生超偏载问题,冬季,他顶着凛冽的寒风,在零下四十多摄氏度的恶劣环境下,忍受冻疮的疼痛反复测量煤炭数据。夏季,烈日炎炎下,他冒着零上四十多度的高温炙烤,认真收集第一手资料。通过不同季节、多种车型、煤炭比重、装载高度对比、落提装车仓溜槽时机和车速运行等分析,总结出可行控制超偏载装车操作方法,确保了装后车辆均衡、稳定、合理装载方案。他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和改进工作,提出了装车仓技术改造设计及落提装车仓溜槽时机、安设车底漏检查梯、车号识别系统位置移设及三检房安设等许多实用的建议和方案,为提高现场安全和工作效率作出了贡献。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侯海峰深知,要想提高班组的整体业务水平,就要想法激发大家同学互促的兴趣,加强日常业务的零星积累。日常学习中,他都会将典型问题和同事容易出现的问题记录在本子上,在班组学习和现场作业中逐一讲解,研判风险,分析原因,共同交流。他在平时的工作中认真积累经验,总结教训,并且将自己的心得随时与职工探讨分享,能做到举一反三。久而久之,班组同事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安全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侯海峰是一位普普通通的铁路物流人,他用坚守丈量着西部铁路的每一寸热土,把热爱的种子深深埋进无边的草原深处,以青春和奉献为笔,书写了一首不畏艰苦的奋斗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