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婶儿”的成长路

本站 杨天陆 李娜 王亮

  “找婶儿,问问他。”时钟的指针指向21时15分,沈阳通信段网管中心大厅里灯火通明,两个值班人员遇到棘手问题,第一时间想到把电话打给郑德沈。

  郑德沈就是网管中心年轻人常提到的“婶儿”。他在网管中心成长起来,为人谦和、风趣幽默、技术水平高,经常和年轻人打成一片。于是,大家对他的称呼从最初的郑德沈简称到“郑沈”,后来变成“沈”,最后演化成网管中心专属的昵称“婶儿”。

  郑德沈现任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公司沈阳通信段技术科工程师,本科、研究生就读于中南大学,共产党员,2014年7月入职。从网管中心通信工到防灾工队工长,再回网管中心助理工程师岗位,至2021年5月来到技术科工程师岗位。11年职业历程,他深耕技术领域沃土,以无私奉献的汗水浇灌理想信念之花,收获累累硕果。24本红彤彤的荣誉证书、2枚“含金量”十足的荣誉勋章,见证着他从职场小白成长为技术骨干的闪光足迹。

  刻苦钻研,迅速成长,赢得荣誉无数。2014年7月23日,郑德沈作为一名优秀的硕士毕业生入职沈阳通信段,被分配到全段技术核心部门——网管中心。网管中心是沈阳局的通信龙头,是全局通信的核心。当时网管中心人员负责核心网、传输网、数据网等核心承载网络的维护工作。本来爱学习、好钻研的郑德沈如鱼得水,一头“扎”到技术业务中,勤学不倦。他了解到传输网、数据网承载网络业务多,数据配置、通道检测是基本功,处理故障是“上乘功夫”。于是,从基本功学起,翻资料、向前辈学习,进步飞快。仅仅用一年时间就成长为十几个同龄人中的佼佼者。随着新业务开通,新的知识领域不断拓展。视频、动环设备投入运用后,维护经验一片空白,他经常给厂家技术人员打电话,虚心求教。厂家人员往往讲得非常专业,他凭借强大的学习能力,认真揣摩钻研,将理论指导与日常实践充分结合,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待他钻研透彻,再用他“翻译”过来的浅显易懂的语言讲给同事听,组织大家共同学习,提升团队整体技术业务水平。对每一个问题,他都钻研得很透彻,有一次把厂家的技术“大拿”给问住了,反问他“你怎么这么刨根问底呢?”

  不懈的努力必然赢得巨大的进步,郑德沈在数据网、传输技术方面进步神速,逐渐超越了他的“师父”,成长为该项技术领域顶尖人才。2018年,他一路过关斩将,取得沈阳通信段技术比武冠军、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第二十二届职业技能竞赛技术状元、中国铁路总公司2018年度全路技术能手称号。

  心怀大局,无私奉献,成为青年典范。2018年,沈阳通信段深化改革,为节省每年上千万的防灾设备维保费用,组建高铁防灾设备维护专业团队。技术业务能力突出的郑德沈被抽调到防灾工队,专攻防灾设备告警与故障处理。工队成立之初,大家都对现场防灾设备不了解,维护起来困难重重。面对挑战,郑德沈发挥善于“啃硬骨头”的精神,运用初到网管中心总结出的学习方法,一边钻研技术资料一边向厂家技术人员请教,很快“偷师学艺”成功,掌握了设备原理、系统组网、设备功能和缆线连接等情况,同时攻克了技术难关——更换哈大防灾控制器和异物扩展模块的程序写入方法。

  防灾工队负责沈阳局集团公司范围内的高铁防灾设备维护,沈阳局的管辖范围有多大,他们就要把设备维护工作做到哪里去。身为工长的郑德沈带领工队7个人,多路出兵,像灭火队员一样,哪里有告警就奔赴哪里。高铁防灾设备处于轨道旁,属于行车设备,只能利用“天窗”时间进行设备维护。所以,只要有作业,时间便是零点至四点。

  2018年4月23日,长珲城际K342+264m处,雪深探测防灾设备告警,当时并不影响行车。出于防患未然考虑,郑德沈果断决定,趁未到降雪季,抓紧处理,以备冬季发挥作用,保障行车安全。为了保证零时到达基站开展作业,他们下午从沈阳出发,3小时47分钟达到安图西。21时40分开始做准备,乘坐汽车1小时20分钟,再步行30多分钟,到达作业地点附近封闭网门外等待命令。零时进入封闭网,先查看轨旁设备运用状况,再赶到基站,测试基站端设备。经过一系列测量、分析、排查,终于锁定电源问题。经与吉林电务段技术人员配合,解决了基站端送电问题。设备显示器上的小红点由红变绿,郑德沈紧锁的眉头舒展开,防灾工队成立以来第一个原因复杂的设备故障处理完毕,仅仅用时30多分钟。同行的小伙伴向郑德沈投来钦佩的目光,本来现场防灾设备维护经验为零的他们,信心倍增。回到休息的宾馆,大家仍然激动得睡不着觉。终于睡着,五个小时后,吉林那边又传来告警消息。郑德沈赶紧带领工队人员踏上赶往吉林的火车,奔赴下一个“天窗”作业。

  在防灾工队工作一年的时间里,他带队“南征北战”,“天窗”作业150余次,处理了100余个各类防灾设备隐患与故障。周末和节假日,已不再属于他的个人时间,每天都处于“备战”状态。可他从无怨言,偶尔还会幽默一下。有一次连续出“天窗”处理障碍,在候车室等车,大家都在低头打盹,眼看要上车了。他指着小伙伴身边的工具包,板着脸说“小宋啊,你可长点心吧,别把仪表坐坏了。等回去写报告,就写:小宋维修设备两处,坐坏仪表一块。”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倦意顿消。他常常宽慰身边的小伙伴说“高铁安全运行有咱出的一份力,多光荣!”

  他的无私付出赢得了广泛赞誉。这一年,他被评为共青团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尼红式青年标兵,不仅被沈阳通信段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同时也成为沈阳局集团公司的优秀共产党员。

  攻坚克难,胸怀丘壑,成长为顶梁柱。2019年1月,因工作需要,郑德沈调回网管中心。网管中心业务分为设备和网管两组,他被委以重任,担任网管组组长,负责传输、接入、G网、核心网、数调、数据网等网管部分所有工作。郑德沈内心升腾起“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隐忧,他暗下决心,绝不辜负领导和同事的信任,加快学习的步伐,一定要把网管“管”得井井有条。他每天坚持检查网管告警,对值班人员作业过程严格把控,认真检查工单制作,跟踪检查图纸台账更新管理。他深知网管业务与行车紧密相连,故障处理是为行车“排雷”,他紧盯重点告警信息,深度参与各类故障处理。

  强烈的责任心和过硬的技术水平令郑德沈拥有了更强的能力,2021年5月他来到段技术科,分管数调、防灾、应急、核心网、网络安全、数据网专业的业务。他迅速适应技术科的快节奏和高压力,按照岗位职责,积极协调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难题,牵头攻克各类技术难关。他深入现场展开调研,把问题库中积攒的“疑难杂症”一举解决掉76%。

  每到梅雨季节,摩天岭和老獾顶隧道内的应急通话设备就会出现问题。郑德沈带领本溪车间技术人员多次冒雨赶到现场分析研判,排查出困扰现场人员很久的原因——雷电通过隧道内光缆感应到设备上将设备击坏。他反复钻研,拿出整改方案,指导设备现场人员在隧道洞口光缆增加绝缘节,在设备上增加横向防雷和二级空开。整改措施一上,问题立即消失。大家都说“技术科工程师出手果然‘药到病除’!”

  沈阳通信段电话所是沈局唯一的电话所,承载着全局每年10.7万的话务查询和近百次的应急转接业务。郑德沈深知电话所是通信少有的“窗口”岗位,尤其应急转接业务涉及铁路抢险救灾工作,他尤为重视。在一次跟班作业过程中,他发现电话所117应急话务台无法同时转接本地用户电话,存在应急时无法第一时间向应急指挥中心报告现场情况的隐患。于是,他立即组织厂家分析,找到了“症结”所在,大家都说他是“上医治未病”。

  郑德沈将通信各大核心承载网业务烂熟于心,头脑中构建起全程全网观念,在指导现场工作时能够将各项业务网络融合在一起,找到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统筹管理,给现场工作人员以科学合理的指导。他精心制定标准立标打样,组织现场车间对普铁车站运转室配线进行全面整治,规范配线布放,消除行车设备配线风险;他对高铁行车安全高度重视,组织高铁车间对管内哈大客专异物处所监控单元开展功能试验,清除防灾设备告警障碍;他非常重视“练兵”,定期组织高、普铁车间进行应急演练,检验设备运用状况,提升应急人员处置能力,打造出铁路通信应急抢险的“消防军”,保证“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他在处理现场问题的同时注重技术上的“传帮带”,经常面对设备把技术要领和宝贵经验分享给现场职工,他常说“我只是接触的问题比你们多,咱们得资源共享。”难怪网管中心的年轻人提起他都会由衷地说“‘婶儿’的智商情商双在线,我们都要向他学习。”2020年,他被评为沈铁工匠,捧着金灿灿的奖章,他谦虚地说:“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我前行的动力!”

  投身事业,倾情奉献,舍小家顾大家。郑德沈的媳妇匡红艳是他的研究生阶段同学,是一个朴实聪慧的南方姑娘。她本来打算研究生回到湖南老家读书,进而在老家工作成家,陪伴在父母身边。可是,缘分让她与郑德沈相遇。她腼腆又不无自豪地说:“当年,他是班长,我看他做事有担当,人也很聪明。来到他家,觉得他家人很善良,家风好,勤劳淳朴。就跟着他来了。”婚后,生活大幕拉开,郑德沈正如姑娘所观察到的,给了她陪伴不多却安心的生活。

  结婚十年,由于娘家远在湖南,郑德沈总是忙于工作,小两口一起回娘家只有一次。她本想多待几天,可是见他接完单位的电话便魂不守舍的样子,知道他一定是急于结束休假。于是,只好不舍地告别父母,陪伴他返回岗位。

  今年八岁的儿子是郑德沈的心头宝,他一有空就陪孩子玩,父子俩滚作一团是红艳眼里最幸福的一幕。可惜这样的场景并不多,郑德沈总是在孩子还没睁开眼睛就离家,直到孩子睡着才回家。每天,红艳下班回家一开门,孩子就蹦到她面前,扬起小脸问:“今天爸爸回来吗?”见她摇摇头,孩子眼里瞬间失去光彩。红艳只能变着花样安慰儿子:“你不是最喜欢坐动车去姥姥家嘛,爸爸在研究怎么让动车跑得又快又稳。爸爸厉害不厉害?”孩子听了会满眼崇拜地转换心情,悄悄自己去玩。

  日常缺乏陪伴,红艳倒也能应付得来,特殊情况真有些吃不消。去年,孩子生病住院,她在公婆的帮衬下,硬扛着没叫郑德沈请假。孩子出院后出现炎症反应,半夜肚子疼得哇哇大哭,她一个人抱着孩子在街边打车去医院。冷风习习,孩子哭声不断,她再也控制不住眼泪,很想给郑德沈打电话。可此时郑德沈正在长春,组织开展哈大高铁电源隐患问题整治工程。从他在家与同事的电话交流中,她也能理解工程进入紧张阶段,传感器、电源模块、监测点....。。已经占据了他整个身心,实在无暇顾及家里,她只能向公婆求助。

  公公婆婆年过七旬,身体也时常出现小问题,但是他们很心疼儿媳,经常从沈北地铁倒公交赶到浑南,来帮忙做家务、照顾孩子。他们知道儿子工作忙,从来不提要求,在儿子打来电话时会说:“我们都很好,不用惦记。单位的事大,别耽误了。”

  去年春天,郑德沈连续加班,好久没去看望父母了。终于一项工程结束,他打算利用周末时间带儿子去帮父母种地。儿子最喜欢去奶奶家,愿意在土地上撒欢,礼拜天能去奶奶家种地,孩子乐坏了,父母也高兴得不得了。一家三口兴高采烈来到父母家,母亲忙不迭地给儿媳妇找旧鞋子穿、给孩子拿手套,父亲眼角眉梢挂着笑意。突然,一个电话打破了这个幸福画面,他对着电话陷入忧虑。给家人扔下一句“我得去网管看看”,便在家人失落的眼神中急匆匆赶往单位。

  37岁的郑德沈,中等身高,精干的身材,戴一副眼镜,镜片后投射出坚定、真诚、睿智的目光,迈着坚实的步伐,向前走去。迎着光,越走越远....。。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