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新阶层力量 共绘民族同心圆
——本溪市以非遗版画赋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辽东大地,一幅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石榴花开”版画作品格外醒目。近年来,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依托省级非遗项目“桓仁版画”,聚焦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优势作用,构建“非遗传承+文化赋能+统战聚力”实践平台,推动新阶层人士在文化传承中架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连心桥”,让非遗之花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土壤中绽放新彩。
一、以“文化共享”为纽带,搭建交往交流“同心桥
本溪桓仁版画实践创新基地作为新阶层人士重要活动阵地,充分发挥“主题展示+交流联谊+公益教育”一体化功能,成为各民族共享的精神家园。一是思想引领聚共识。不定期举办“耕云种月”文化论坛,邀请省内外民族学、艺术学专家与新阶层文艺工作者、少数民族创作者共话“中华文化符号与中华民族形象”,累计吸引汉、满、朝鲜等民族近千名爱好者参与,在思想碰撞中深化“五个认同”。二是公益教育促交融。开设“版画小课堂”“民族文化体验营”,新阶层艺术家义务授课,将满族民俗、多民族团结故事融入版画教学,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及非遗传承人300余名,推动“非遗进校园”,让各民族青少年在共同学习中感受中华文化魅力。三是沉浸体验强互动。举办“非遗大集·民族风情展”“年画直播助农”等活动,新阶层网络主播、自由职业者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展示满族刺绣、朝鲜族歌舞与版画艺术的创新结合,累计惠及群众万余人次,构建“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享共乐”的生动场景。
二、以“主题创作”为载体,绘就团结奋斗“同心圆”
新阶层人士以刀为笔、以木为纸,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融入艺术创作,让版画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传播团结声音的“活载体”。一是深耕时代主题。创作“石榴花开”“国歌嘹亮·抗联印记”“乡村振兴新图景”等系列作品,聚焦民族团结、红色文化、共同富裕等主题,将满族图腾“海东青”、各民族服饰纹样与长城、黄河等中华文化符号有机结合,既保留非遗技艺特色,又彰显中华民族整体形象,累计推出主题作品200余幅。二是拓宽传播矩阵。依托《求是》《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及“学习强国”平台,让桓仁版画成为展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文化名片。在桓仁县民族文化中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版画微展厅”,让“民族团结进步”主题作品走进基层,润物细无声地传递“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三是赋能乡村振兴。组织新阶层人士成立“版画文创工作室”,开发民族元素文创产品(如满族风情书签、多民族图案装饰画),带动300余名少数民族群众参与非遗产业链,实现文化传承与群众增收“双促进”,让各民族在共同发展中共享成果。
三、以“实践创新”为引擎,激发统战工作“新动能”
桓仁县将新阶层人士工作与民族工作深度融合,打造“文化统战”特色品牌,实现“组织起来、作用发挥”双提升。一是构建“新力聚桓”工作体系。成立新阶层人士联谊会版画分会,吸纳画家、设计师、新媒体从业者等80余人,制定“非遗传承+民族团结”年度行动计划,推动新阶层群体从“分散发展”到“组织化赋能”。二是创新“双向服务”机制。一方面,新阶层人士通过文化惠民服务群众,累计开展“送版画进民族村”“公益课堂进社区”活动50余场。另一方面,基地成为培养新阶层代表人士的“孵化器”,16名优秀创作者被推荐为市县政协委员、民族团结进步使者,在参政议政中传递“新声音”。三是打造“数字统战”新场景。借助短视频平台开设“桓仁版画里的民族故事”系列直播,讲解版画背后的团结故事,让“指尖上的文化统战”成为凝聚民族共识的新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