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领航育新人 “三课”浇灌助成长
锦州车务段党委以党建为引领,紧密围绕党建带关建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关工委组织优势,扎实推进大学生全周期培养方案,为新职青工精心上好“三课”,助力成长成才,为铁路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活力。
上好“三史”课,点燃信仰火炬,深植红色基因
段党委将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发展史、铁路发展史教育作为筑牢新职青工信仰根基的关键举措。为了讲好“三史”这堂课,段党委组织关工委“五老”骨干们先后到上海“一大”旧址、遵义会议旧址、北京“中国共产党党史”展览馆、路局党校党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为新职青工讲课及时“充电”;多次到辽沈战役纪念馆听解说员介绍,到烈士碑前阅读记录碑文,了解英雄事迹,到配水池战斗展馆和梁士英烈士舍身炸碉堡遗址,了解战斗经过,查找资料,撰写讲稿,反复打磨;千方百计从《共产党员》、《党支部书记》专刊收集有关资料,走访十几名80多岁“老铁路”,到省档案馆查找资料,收集近百年的红色历史资源,整理出18篇,3万字的历史资料,为讲课做好充分准备。
每年新职青工报到后,段党委组织关工委依托“辽沈战役纪念馆”“塔山阻击战纪念馆”“中共沟帮子铁路支部”等红色基地,“五老”骨干们用充满激情的话语、生动的故事,将党的光辉历程和革命前辈的英勇事迹娓娓道来,让历史的画卷在青年们眼前徐徐展开。为更好帮助青工理解消化讲课内容,段关工委和团委开展读书征文演讲活动,赠送《踏上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中华好家风》、《新时代的雷锋精神》等红色书籍。三年来,先后有59名青工撰写学习体会文章,5名青工分别荣获读书征文、演讲比赛优秀奖。“三史”教育活动,如同一束束火炬,点燃了新职青工心中的热血,坚定了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
上好“传承”课,汲取精神力量,激励爱岗敬业
锦州车务段管内的新民站,1964年6月被铁道部授予“人民的好车站”荣誉称号。 六十年来,“长年一股劲、一心为人民”的新民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铁路人无私奉献、奋勇向前。为了让这一精神在新职青工中薪火相传,段党委整修了新民站荣誉室,在新民站成立了“传承新民精神五老工作室”。为了给青工上好传承课,“五老”骨干们广泛收集60年来新民站各种经验交流、先进事迹、珍贵的老物件和照片图片等,精心编写了“30里送药”、“雨夜救重患”、“收留走失儿童”等一系列生动感人的故事,撰写了《人民的好车站六十年》图书,为向新职青工讲好传承课积累宝贵素材。
每年,新入路的青工都要前往新民站荣誉室参观学习。在那里,关工委副主任、新民老站长聂绍忠满怀深情地讲述新民精神的发展历程,一起阅读新民站职工几十年坚持记录的学雷锋日记,让青年们近距离感受“长年一股劲 一心为人民”的精神内涵。同时,段党委组织关工委,邀请新民精神的老典型和新时代“新民式好职工”代表举办报告会、座谈会,向青工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故事,增强新民精神的感染力。青年职工何基业,在不同岗位上始终践行新民精神,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为了“岗位能手”“技术状元”;大学生孙美淋,受新民精神鼓舞,刻苦钻研,勇挑重担,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成为全局唯一一名优秀的女行车值班员。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更多青工学习新民精神、感悟新民精神、发扬新民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上好“技术”课,筑牢安全防线,提升专业技能
针对新职青工安全第一思想扎根不牢,业务知识薄弱,现场工作经验欠缺的实际,关工委抓住关键点、找准切入点,坚持为青工上好安全技术课。在“双保双争”活动中,在新职青工较多的车站举办“紧扣冬春运安全扣子,确保人身安全”讲座。春运前夕,先后利用4天时间到新民、葫芦岛、沟帮子、盘锦等较大车站,“五老”骨干为新入职的41名大学生传授确保安全经验,并与17名关键岗位上的青工结成了一对一包保对子。新入职的青工有3人在背画车站线路示意图考试不合格,关工委副主任张继文立即到段职培科了解情况,找出试卷,分析原因,面对面、手把手进行技术帮扶,3名青工在复考中全部合格。
在沈山线春季集中修施工期间,段党委组织关工委和团委联合开展“锚定集中修,合力保安全”活动。“五老”技术骨干配合段安全科组织青工与车站、车间干部一起审核施工计划,探讨、参与施工安全组织措施制定,让青工更加了解和掌握施工组织过程和要点。他们根据施工特点,从施工前需做好8件事、施工中需做好12件事、施工后需做好4件事三方面24个培训项点入手,精心编制培训资料,对青工们进行面对面的培训和模拟操作。此外,关工委还搭建了施工安全线上交流平台,方便“五老”与新职青工随时沟通交流,为施工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段党委的组织指导下,关工委积极发挥作用,在助力青工成长成才上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有16名新职青工加入中国共产党,有6名提出入党申请,有26人受到各级组织表彰,有38人成为生产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