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调车长的岗位坚守
凌晨的苏家屯站笼罩着朦胧的雾气,初春的天气早晚温差很大。上行二班十调调车长郗晋紧了紧身上的棉衣,呼出的白气在照明灯下格外明显。他仔细核对着第一号调车作业通知单,手指在纸面上划过每一处关键信息。调车组的成员们出场到位,郗晋开始逐一检查每个人的作业备品和穿着装备。“安全带要系牢,手电筒电量要足”,他一边检查一边叮嘱,声音在寒冷的空气中显得格外清晰。值班主任胡春海匆匆赶来,手里拿着几副新的防尘眼镜和口罩:“天润热力刚卸完煤,煤尘有些大,这些备用品都带上,安全第一。”
十调调车组是苏家屯站出了名的全能调,从客车调动到驼峰解体,从编组作业到专用线取送车,样样精通。郗晋在这支调车组已经干了近十年,对站场每一条线路都了如指掌。他随身带着一本已经翻得卷边的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作业要点和注意事项。“刚来的时候记性不好,就把重要的东西都记在本子上,时间长了就整理成册了。”郗晋说着掏出那本被同事们称为“调车秘籍”,页角已经磨得发黄。
天润热力专用线的调车作业开始了。连结员王华瑞走在最前面,手里的信号手电在铁轨上来回扫视。刚卸完煤的专用线上煤灰弥漫,王华瑞的脚步放得很慢,每一步都踏得格外扎实。“煤尘大的地方容易有散落的煤块掉在线路上,必须一寸一寸检查过去。”他的声音透过口罩显得有些沉闷。身后传来机车缓缓推进的声音,王华瑞举起信号灯,示意继续前进。
煤灰随着机车的震动不断扬起,调车组成员的脸上很快就蒙上了一层黑色。郗晋站在机车旁,眼睛紧盯着前方的线路状况,不时通过对讲机发出指令。连结员们穿梭在车辆之间,动作娴熟地检查着每一处车钩和风管。他们的手套很快就被煤灰染黑,但手上的动作依然精准到位。
天色渐渐亮起来,但温度却越来越低。钢轨上结了一层薄霜,连结员们的鞋底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王华瑞蹲下身检查防溜铁鞋的安设状态,手指冻得有些发僵,但他还是一丝不苟地确认着每一个细节。“这种天气最容易出问题,必须检查得更仔细些。”他搓了搓手,继续向前走去。
中午时分,作业告一段落。调车组的成员们摘下口罩,脸上都留着明显的口罩印痕。郗晋掏出笔记本,把今天发现的新情况记录下来:“天润热力专用线南头新增临时堆料场,距离3道轨枕1.2米,作业时要特别注意。”他的字迹工整清晰,就像他指挥调车作业时一样一丝不苟。
下午的作业更加繁忙,调车组要完成好几批车辆的编组任务。连结员们穿梭在车列之间,动作敏捷地摘解车钩、连结风管。他们的作业服上沾满了煤灰和油渍,但手上的动作依然干净利落。王华瑞在检查最后一列车时发现一处制动软管有些漏气,立即招呼同伴过来处理。“小问题不及时处理,就可能变成大问题。”他说着,手上的扳手已经熟练地拧紧了松动的接头。
夜幕降临时,一天的调车作业终于结束。调车组的成员们聚在一起清点工具,交流着今天的作业情况。郗晋仔细核对着作业记录,确保每一项任务都准确完成。他们的脸上写满疲惫,但眼神中却透着满足。这就是调车组普通的一天,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坚守和付出。在铁路运输这个大系统中,他们就像一颗颗螺丝钉,虽然不起眼,却至关重要。